内蒙古: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8-30 18:0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分享到:
【字体: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贯彻一条主线、服务两件大事、突出三个要求、坚持四级联动、用好五项资源、体现六个成果(后附名词解释)”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理念,通过强化特色示范引领工作,不断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努力打造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上发挥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培育“机制建设”示范典型,引领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坚持自上而下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依托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部署和推进。按照“突出主线、融入中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有效机制、联合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在“责”上担当、在“效”上突破、在“联”上发力,全面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例如,呼和浩特市以激发头雁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全民效应、典型效应等五种效应,形成全党动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兴安盟推出了14466工作机制,即围绕一条主线、建设4个“铸牢”主题的基地和平台、健全4项强化领导的工作机制、建设6支活跃各行各领域的工作队伍、深入实施6大惠民工程;阿拉善盟推出“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的创建模式,激活党支部和党员在全域创建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培育“深化内涵”示范典型,引领创建工作内生动力。明确要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根植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和灿烂多元民族文化发展进程,向各族群众生动阐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大意义。例如,呼伦贝尔市在深化创建工作中深入挖掘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意义,举办“融合之路”文旅资源推介系列活动,为创建工作增强内生动力。赤峰市建立红山文化研究中心,组建“青马·石榴籽”青年理论研究队伍,深入阐释红山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演进史和中华文明发源史。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厚植红色基因沃土。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传播共产主义火种、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红色革命历史,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更自觉的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依托红色资源,在创建工作中推出“十个一”红色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的丰富资源,深刻讲好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的红色故事,提升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融入自治区两件大事,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各民族齐心协力办好两件大事的统一共识,通过在办好两件大事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充分展示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包头市创新实施“六边行动”促进边境地区产业发展、提升边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呼伦贝尔市提出“融合化创建”,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固边兴边富民、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把创建工作列为深化改革项目,推动创建内涵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

三是培育“基层亮点”示范典型,引领形成内蒙古特色创建工作升级版。明确要求拓展基层创建阵地,在深入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基础上,拓展景区园区、两新组织、楼宇家庭、班级班组等基层阵地,用“微举措”给基层创建注入活力。比如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推动创建工作进楼宇,利用楼道闲置空间,打造中华文化展示阵地和红色驿站,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元、示范家庭等。明确要求探索基层创建品牌,要求按照“一进一特色、一品一亮点”模式,探索打造出“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泉心泉意 共创示范”、“税务蓝守护石榴红”、“情满河套 电靓北疆”等基层地区和单位创建工作品牌213个,打造涵盖宣传教育、互嵌发展、共同致富等各类型创建特色项目96个,在激活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力上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明确要求灵活基层创建形式。鼓励基层旗县市区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建联创,共享创建资源、共搭创建平台、共唱创建好戏,赤峰市林西县与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连续3年深化跨区域共建机制,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兴安盟突泉县与科右中旗合力发展肉牛和庭院经济,共同探索产业互嵌模式。

截至目前,内蒙古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6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47个,盟市和旗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305在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和助力闯新路、进中游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名词解释:

一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三个要求:创建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平时、重在交心。

四级联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联动。

五项资源:内蒙古悠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族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的宝贵品质;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瞩目成就。

六个成果: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六个方面取得的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内蒙古: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朗读

内蒙古: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贯彻一条主线、服务两件大事、突出三个要求、坚持四级联动、用好五项资源、体现六个成果(后附名词解释)”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理念,通过强化特色示范引领工作,不断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努力打造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上发挥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培育“机制建设”示范典型,引领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坚持自上而下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依托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部署和推进。按照“突出主线、融入中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有效机制、联合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在“责”上担当、在“效”上突破、在“联”上发力,全面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例如,呼和浩特市以激发头雁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全民效应、典型效应等五种效应,形成全党动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兴安盟推出了14466工作机制,即围绕一条主线、建设4个“铸牢”主题的基地和平台、健全4项强化领导的工作机制、建设6支活跃在各行各领域的工作队伍、深入实施6大惠民工程;阿拉善盟推出“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的创建模式,激活党支部和党员在全域创建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培育“深化内涵”示范典型,引领创建工作内生动力。明确要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根植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和灿烂多元民族文化发展进程,向各族群众生动阐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大意义。例如,呼伦贝尔市在深化创建工作中深入挖掘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意义,举办“融合之路”文旅资源推介系列活动,为创建工作增强内生动力。赤峰市建立红山文化研究中心,组建“青马·石榴籽”青年理论研究队伍,深入阐释红山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演进史和中华文明发源史。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厚植红色基因沃土。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传播共产主义火种、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红色革命历史,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更自觉的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依托红色资源,在创建工作中推出“十个一”红色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的丰富资源,深刻讲好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的红色故事,提升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融入自治区两件大事,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各民族齐心协力办好两件大事的统一共识,通过在办好两件大事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充分展示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包头市创新实施“六边行动”促进边境地区产业发展、提升边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呼伦贝尔市提出“融合化创建”,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固边兴边富民、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把创建工作列为深化改革项目,推动创建内涵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三是培育“基层亮点”示范典型,引领形成内蒙古特色创建工作升级版。明确要求拓展基层创建阵地,在深入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基础上,拓展景区园区、两新组织、楼宇家庭、班级班组等基层阵地,用“微举措”给基层创建注入活力。比如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推动创建工作进楼宇,利用楼道闲置空间,打造中华文化展示阵地和红色驿站,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元、示范家庭等。明确要求探索基层创建品牌,要求按照“一进一特色、一品一亮点”模式,探索打造出“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泉心泉意 共创示范”、“税务蓝守护石榴红”、“情满河套 电靓北疆”等基层地区和单位创建工作品牌213个,打造涵盖宣传教育、互嵌发展、共同致富等各类型创建特色项目96个,在激活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力上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明确要求灵活基层创建形式。鼓励基层旗县市区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建联创,共享创建资源、共搭创建平台、共唱创建好戏,赤峰市林西县与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连续3年深化跨区域共建机制,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兴安盟突泉县与科右中旗合力发展肉牛和庭院经济,共同探索产业互嵌模式。截至目前,内蒙古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6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47个,盟市和旗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305个,在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和助力闯新路、进中游上作出了积极贡献。名词解释:一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三个要求:创建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平时、重在交心。四级联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联动。五项资源:内蒙古悠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族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的宝贵品质;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瞩目成就。六个成果: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六个方面取得的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坚持“贯彻一条主线、服务两件大事、突出三个要求、坚持四级联动、用好五项资源、体现六个成果(后附名词解释)”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理念,通过强化特色示范引领工作,不断为创建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努力打造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上发挥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培育“机制建设”示范典型,引领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坚持自上而下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依托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部署和推进。按照“突出主线、融入中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有效机制、联合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在“责”上担当、在“效”上突破、在“联”上发力,全面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例如,呼和浩特市以激发头雁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全民效应、典型效应等五种效应,形成全党动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兴安盟推出了14466工作机制,即围绕一条主线、建设4个“铸牢”主题的基地和平台、健全4项强化领导的工作机制、建设6支活跃各行各领域的工作队伍、深入实施6大惠民工程;阿拉善盟推出“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的创建模式,激活党支部和党员在全域创建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培育“深化内涵”示范典型,引领创建工作内生动力。明确要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根植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和灿烂多元民族文化发展进程,向各族群众生动阐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大意义。例如,呼伦贝尔市在深化创建工作中深入挖掘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意义,举办“融合之路”文旅资源推介系列活动,为创建工作增强内生动力。赤峰市建立红山文化研究中心,组建“青马·石榴籽”青年理论研究队伍,深入阐释红山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演进史和中华文明发源史。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厚植红色基因沃土。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传播共产主义火种、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红色革命历史,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更自觉的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依托红色资源,在创建工作中推出“十个一”红色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的丰富资源,深刻讲好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的红色故事,提升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要求创建工作要融入自治区两件大事,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各民族齐心协力办好两件大事的统一共识,通过在办好两件大事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充分展示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包头市创新实施“六边行动”促进边境地区产业发展、提升边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呼伦贝尔市提出“融合化创建”,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固边兴边富民、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把创建工作列为深化改革项目,推动创建内涵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

三是培育“基层亮点”示范典型,引领形成内蒙古特色创建工作升级版。明确要求拓展基层创建阵地,在深入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基础上,拓展景区园区、两新组织、楼宇家庭、班级班组等基层阵地,用“微举措”给基层创建注入活力。比如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推动创建工作进楼宇,利用楼道闲置空间,打造中华文化展示阵地和红色驿站,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元、示范家庭等。明确要求探索基层创建品牌,要求按照“一进一特色、一品一亮点”模式,探索打造出“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泉心泉意 共创示范”、“税务蓝守护石榴红”、“情满河套 电靓北疆”等基层地区和单位创建工作品牌213个,打造涵盖宣传教育、互嵌发展、共同致富等各类型创建特色项目96个,在激活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力上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明确要求灵活基层创建形式。鼓励基层旗县市区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建联创,共享创建资源、共搭创建平台、共唱创建好戏,赤峰市林西县与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连续3年深化跨区域共建机制,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兴安盟突泉县与科右中旗合力发展肉牛和庭院经济,共同探索产业互嵌模式。

截至目前,内蒙古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6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47个,盟市和旗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305在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和助力闯新路、进中游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名词解释:

一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三个要求:创建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平时、重在交心。

四级联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联动。

五项资源:内蒙古悠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族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的宝贵品质;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瞩目成就。

六个成果: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六个方面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