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牧区大寨”博物馆中追寻民族团结根脉
发布时间:2025-01-07 15:55  来源:​乌审统一战线  
分享到:
【字体:  

在乌审旗牧区大寨博物馆里,300余件展品和50年代到80年代保存完整的乌审召历史档案资料,系统还原了宝日勒岱同志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绿化家园的情景。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深切诉说着60多年来“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牧区大寨精神和乌审各族儿女坚持一代一代接力治沙,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黄河“几字弯”书写了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绿色传奇和各民族手足相亲共建家园的精神品质,在深刻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锻造了“绿色乌审”的功绩。

让展品“活”起来

如果牧区大寨博物馆里的展品会“说话”,那么它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五百万亩毛乌素披绿,沙地换新天的“大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召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面对黄沙弥漫、风起沙移的残酷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以一代治沙女杰宝日勒岱等为代表的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趟沙开路、问沙要绿,通过植树种草、兴建草库伦等方式,改造沙漠,发展畜牧业生产,逐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在浩如瀚海的毛乌素沙漠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拥有光辉的生态建设历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代代乌审儿女坚守家园、接力治沙,造就了闻名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

让博物馆“火”起来

“这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在牧区大寨博物馆内,“逐梦青春”2024年香港大学生内蒙古暑期实习团的学生感叹于这座博物馆里呈现的这一段段人进沙退、改造自然的壮举。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4月19日,牧区大寨博物馆完成第三次改造升级。开馆首日,便迎来四面八方负责人前来“踩点”,他们在为即将推出的暑期研学游或党日活动做最充分的准备。从1966年6月12日马里共和国代表团来访,到今天各方游客跨山越海的奔赴,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绿色信念的持守高扬,是乌审召镇接住这“泼天富贵”的底气。

一直以来,乌审旗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牧区大寨精神传承纳入统战工作中,积极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以牧区大寨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为载体,将牧区大寨博物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牧区大寨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布日都嘎查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绿化示范点等场景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踏寻先辈足迹、沐浴牧区大寨精神洗礼的民族团结教育参观路线,还规划了春日马会、“牧民之子”文体艺术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绿富同心颂党恩”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和节庆活动,牧区大寨博物馆成为了四方宾客文旅打卡的新地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游客和各族群众的需求,也进一步擦亮了乌审召镇“党建引领,绿富同兴”的“金名片”。

让精神“传”下来

今年以来,乌审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实施牧区大寨生态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工作,将乌审召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融入其中。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创新弘扬“牧区大寨”荣光,系统整理了70多年来的各族群众治沙历史的精神品质和感人事迹,建起了牧区大寨博物馆、生态文明展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生态体验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展示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展示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风采。2024年,乌审旗绿化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牧区大寨”博物馆中追寻民族团结根脉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乌审统一战线
朗读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牧区大寨”博物馆中追寻民族团结根脉, 在乌审旗牧区大寨博物馆里,300余件展品和50年代到80年代保存完整的乌审召历史档案资料,系统还原了宝日勒岱同志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绿化家园的情景。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深切诉说着60多年来“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牧区大寨精神和乌审各族儿女坚持一代一代接力治沙,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黄河“几字弯”书写了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绿色传奇和各民族手足相亲共建家园的精神品质,在深刻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锻造了“绿色乌审”的功绩。让展品“活”起来如果牧区大寨博物馆里的展品会“说话”,那么它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五百万亩毛乌素披绿,沙地换新天的“大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召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面对黄沙弥漫、风起沙移的残酷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以一代治沙女杰宝日勒岱等为代表的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趟沙开路、问沙要绿,通过植树种草、兴建草库伦等方式,改造沙漠,发展畜牧业生产,逐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在浩如瀚海的毛乌素沙漠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拥有光辉的生态建设历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代代乌审儿女坚守家园、接力治沙,造就了闻名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让博物馆“火”起来“这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在牧区大寨博物馆内,“逐梦青春”2024年香港大学生内蒙古暑期实习团的学生感叹于这座博物馆里呈现的这一段段人进沙退、改造自然的壮举。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4月19日,牧区大寨博物馆完成第三次改造升级。开馆首日,便迎来四面八方负责人前来“踩点”,他们在为即将推出的暑期研学游或党日活动做最充分的准备。从1966年6月12日马里共和国代表团来访,到今天各方游客跨山越海的奔赴,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绿色信念的持守高扬,是乌审召镇接住这“泼天富贵”的底气。一直以来,乌审旗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牧区大寨精神传承纳入统战工作中,积极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以牧区大寨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为载体,将牧区大寨博物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牧区大寨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布日都嘎查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绿化示范点等场景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踏寻先辈足迹、沐浴牧区大寨精神洗礼的民族团结教育参观路线,还规划了春日马会、“牧民之子”文体艺术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绿富同心颂党恩”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和节庆活动,牧区大寨博物馆成为了四方宾客文旅打卡的新地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游客和各族群众的需求,也进一步擦亮了乌审召镇“党建引领,绿富同兴”的“金名片”。让精神“传”下来今年以来,乌审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实施牧区大寨生态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工作,将乌审召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融入其中。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创新弘扬“牧区大寨”荣光,系统整理了70多年来的各族群众治沙历史的精神品质和感人事迹,建起了牧区大寨博物馆、生态文明展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生态体验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展示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展示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风采。2024年,乌审旗绿化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乌审旗牧区大寨博物馆里,300余件展品和50年代到80年代保存完整的乌审召历史档案资料,系统还原了宝日勒岱同志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绿化家园的情景。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深切诉说着60多年来“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牧区大寨精神和乌审各族儿女坚持一代一代接力治沙,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黄河“几字弯”书写了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绿色传奇和各民族手足相亲共建家园的精神品质,在深刻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锻造了“绿色乌审”的功绩。

让展品“活”起来

如果牧区大寨博物馆里的展品会“说话”,那么它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五百万亩毛乌素披绿,沙地换新天的“大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召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面对黄沙弥漫、风起沙移的残酷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以一代治沙女杰宝日勒岱等为代表的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趟沙开路、问沙要绿,通过植树种草、兴建草库伦等方式,改造沙漠,发展畜牧业生产,逐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在浩如瀚海的毛乌素沙漠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拥有光辉的生态建设历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代代乌审儿女坚守家园、接力治沙,造就了闻名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

让博物馆“火”起来

“这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在牧区大寨博物馆内,“逐梦青春”2024年香港大学生内蒙古暑期实习团的学生感叹于这座博物馆里呈现的这一段段人进沙退、改造自然的壮举。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4月19日,牧区大寨博物馆完成第三次改造升级。开馆首日,便迎来四面八方负责人前来“踩点”,他们在为即将推出的暑期研学游或党日活动做最充分的准备。从1966年6月12日马里共和国代表团来访,到今天各方游客跨山越海的奔赴,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绿色信念的持守高扬,是乌审召镇接住这“泼天富贵”的底气。

一直以来,乌审旗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牧区大寨精神传承纳入统战工作中,积极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以牧区大寨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为载体,将牧区大寨博物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牧区大寨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布日都嘎查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绿化示范点等场景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踏寻先辈足迹、沐浴牧区大寨精神洗礼的民族团结教育参观路线,还规划了春日马会、“牧民之子”文体艺术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绿富同心颂党恩”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和节庆活动,牧区大寨博物馆成为了四方宾客文旅打卡的新地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游客和各族群众的需求,也进一步擦亮了乌审召镇“党建引领,绿富同兴”的“金名片”。

让精神“传”下来

今年以来,乌审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实施牧区大寨生态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工作,将乌审召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融入其中。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创新弘扬“牧区大寨”荣光,系统整理了70多年来的各族群众治沙历史的精神品质和感人事迹,建起了牧区大寨博物馆、生态文明展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生态体验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展示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展示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风采。2024年,乌审旗绿化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