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4 15: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字体:  

9月20日-21日,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活动在包头市举办。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包头市青山区团结广场、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昆都仑区阿尔丁1#社区、创客中心、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活动期间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向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安盟赛银花农业生态园区、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授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等地区和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发言摘登附后)。

会议指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出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围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牢创建工作的政治方向。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创建,坚持培树典型、抓住重点促创建,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税务局、国资委,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处室负责人,各盟市民委主任、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等参加活动。

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年来,康巴什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该区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员干部考察考核、评奖评优、述职评议的指标要求和“五位一体”考核,对任务清单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民族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和民委委员制单位职能,创建“党旗映照石榴红”“同筑幸福家·共圆中国梦”等党建品牌,建立“红石榴”城市民族工作社区四级网络(“红石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网格党群服务站+“红石榴”楼栋党群服务角+“红石榴”睦邻党群服务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基层党组织将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融入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中。年初以来,共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200余次、民族团结教育培训40余次。

该区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乌兰牧骑进社区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体活动,设立民族融合课堂,开设“红石榴故事会”“普通话小课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内容,促进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阵地、民族团结共建阵地、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实行“五送五到位”让辖区各族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形成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依托“六位一体”(品牌、主题、阵地、媒体、社会、典型)宣传模式,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年初以来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自选动作”,形成“九进九促”活动载体(“进机关、促提效,进学校、促教育,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交流,进连队、促稳定,进寺庙、促和谐,进景区、促团结,进家庭、促文明,进网络、促交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

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包头市聚焦“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一个格局,建设五大家园”创建主题,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包头市委、政府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五项机制”,健全“四级联动”创建体系,开展“互学互检互评”系列活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达标示范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局、服务大局,引导广大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包头市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基地”,用好用活“齐心协力建包钢”等红色资源,组建民族工作专家组和“红石榴”宣讲团,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举办“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创作《双翼神马》《都贵玛》《黄河从草原走过》等一批文艺作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黄河谣文化园、赵北长城文化展示区、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凝聚共识、团结人心、汇聚合力。

包头市以社区为单元,从就业、教育、安居等方面入手,培育“红石榴”系列品牌,打造70个“红石榴家园”,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居。打造“红石榴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先后与银川市等7个盟市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依托地区文化资源,建成20个“红石榴文化大院”,成立30个“拉话话”志愿服务队和70个“红石榴”志愿服务小分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包头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社区打造了30个“红石榴就业创业培训室”,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8场,提供就业岗位11.1万个。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市510所学校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标准。

加强城市民族工作阵地建设,重点打造市区4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形成5条精品线路,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廊、示范群。把民族事务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深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建设行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兴安盟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

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在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闻传播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融媒体中心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中心全体主播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比赛,在各类活动中精诚合作、培根铸魂。创新开展“1+3”对接机制,壮大全旗通讯员队伍,组建宣讲员队伍。每月召开全旗新闻选题策划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发声、凝聚合力。

中心建立“中央厨房”,打通了“报、网、端、微、屏”,畅通发布渠道,将民族团结宣传触角覆盖到各个领域、不同群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传得更远。

中心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开设了《对话前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湖四海前旗人》等专栏,凝聚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共识。推进“融媒体+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讲述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美好生活。3年来,全网推送展现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作品1100余条,总阅读量超2.8亿次,学习强国发布优秀作品400余篇、人民网发布优秀作品240余篇、新华网发布稿件160余篇。

中心围绕脱贫攻坚,用镜头记录京蒙帮扶、中央定点帮扶、厅局帮扶科右前旗的生动实践,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兄弟地区、部门、单位的深情厚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指引,在“多彩前旗”客户端开设《急难愁盼我帮你》栏目,发挥媒体监督办理作用,为融媒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创作一系列优秀作品,《干群同心战疫情》在新华社发表,在全社会引发共鸣。

中心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融媒新业态,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开展“融媒+全网直播”活动20余场次,以直播报道的方式擦亮了杭盖草原心灵牧场的旅游名片。对“中华儿女大团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科右前旗民族团结进步月启动仪式、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首届社区睦邻文化节等活动进行直播,观看量达上千万人次。开展“融媒+电商带货”,举办“我在草原等你来 逛吃助农乐开怀”直播带货8场次,全网1103万人收看,卖出商品价值293.45万元,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 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促进稳边兴边富民

陈巴尔虎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边固边与兴边富民行动相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该旗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委、旗政府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云上客户端、蒙古包讲学等方式,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传递至边城每个角落。挖掘推送“一枚回到草原的金牌”“国家的孩子花拉”等民族团结进步感人故事,在央视网、人民网等14家主流媒体深入宣传。截至目前,全旗各级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1323场次,覆盖27370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357场次,覆盖341177人次。

该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了进文化阵地和进家庭领域,形成创建“十进”工作机制。选树典型示范,新打造了陈巴尔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歌大合唱汇演、八省区三届“呼和勒杯”陶力亚特搏克那达慕,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展“八一慰问演出”和“双拥共建”等军地联谊交流慰问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增强各族群众爱边、守边、护边意识。

该旗以推动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为抓手,积极调动抵边牧民参与边境管控,培树党员中心户137户、边境堡垒户30户,选聘各民族护边员60名,实施“户户联防”,构建起一线边防连队封控、二线蒙古包哨所联防的区域统筹、共筑共建牧区边境一体化格局。

该旗把发展经济作为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2016年以来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66个、资金9773万元,累计发放边民生活补助资金6743.1万元。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879名牧民全部纳入防贫保险范围,把建档脱贫人口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全力推进“陈巴尔虎旗红头羊”“陈巴尔虎旗牛”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工作,投入840万元对14家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投入1870万元用于现代化肉牛养殖、乡村休闲旅游、民族传统美食加工等12个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 民族团结进企业 籽籽同心蒙电情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用心守护千里河套万家灯火、真情服务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使企业不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携手发展的重要平台。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夯实示范创建阵地基础,探索建立供电企业民族团结“134”工作法,制定《巴彦淖尔电业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组织全公司22家基层单位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把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8次,形成精品党课15篇,调研成果18篇,举办“双线”宣教701次,受众职工4200余人次。

对照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的目标任务、创建要求,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设置活动月“政策学习、氛围营造、主题党日、关爱行动、行动在线、示范创建”六大项自主式工作菜单,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标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人,“内蒙古好人”16人,3家基层供电所荣获“全国最美供电所”,2家单位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公司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把电网建设融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抓好边远地区和各民族聚居地区通电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7.6亿元,实现了供区内162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

积极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用电难题,组建“三站合一”服务调度中心,开发建设“巴电云速办”APP,业扩报装服务质效平均提升13%。入驻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14种电子缴费渠道,满足18万余户各族电力用户线上办电需求。通过开展“石榴花开蒙电情,籽籽同心中国梦”等特色主题活动,进支部、进班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在局域网、微信平台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四个与共”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年来,科左中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宣传教育、增进文化认同等有力举措,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该旗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科左中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等制度性文件,旗财政一次性拨付200万元用于支持创建工作,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旗财政预算。

该旗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全旗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旗委党校教育培训的必修必学内容,累计培训各级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在全旗中小学广泛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童心向党”“小小石榴籽”等为主题的“七个一”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631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广大教师中组织开展5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5万人次,切实发挥好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通辽市级示范单位35个、旗级示范单位101个。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入基层开展“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基层宣讲活动,覆盖全旗22个苏木镇场、171个嘎查村,受众10万余人。积极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依托融媒体中心等15个媒体平台开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事迹等,推送相关作品172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品446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旗各类活动融合起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活动800余场次。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委要闻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4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朗读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9月20日-21日,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活动在包头市举办。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包头市青山区团结广场、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昆都仑区阿尔丁1#社区、创客中心、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活动期间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向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安盟赛银花农业生态园区、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授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等地区和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发言摘登附后)。
  会议指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出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围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牢创建工作的政治方向。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创建,坚持培树典型、抓住重点促创建,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税务局、国资委,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处室负责人,各盟市民委主任、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等参加活动。
  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年来,康巴什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该区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员干部考察考核、评奖评优、述职评议的指标要求和“五位一体”考核,对任务清单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民族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和民委委员制单位职能,创建“党旗映照石榴红”“同筑幸福家·共圆中国梦”等党建品牌,建立“红石榴”城市民族工作社区四级网络(“红石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网格党群服务站+“红石榴”楼栋党群服务角+“红石榴”睦邻党群服务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基层党组织将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融入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中。年初以来,共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200余次、民族团结教育培训40余次。
  该区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乌兰牧骑进社区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体活动,设立民族融合课堂,开设“红石榴故事会”“普通话小课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内容,促进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阵地、民族团结共建阵地、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实行“五送五到位”让辖区各族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形成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依托“六位一体”(品牌、主题、阵地、媒体、社会、典型)宣传模式,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年初以来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自选动作”,形成“九进九促”活动载体(“进机关、促提效,进学校、促教育,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交流,进连队、促稳定,进寺庙、促和谐,进景区、促团结,进家庭、促文明,进网络、促交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
  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包头市聚焦“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一个格局,建设五大家园”创建主题,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包头市委、市政府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五项机制”,健全“四级联动”创建体系,开展“互学互检互评”系列活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达标示范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局、服务大局,引导广大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包头市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基地”,用好用活“齐心协力建包钢”等红色资源,组建民族工作专家组和“红石榴”宣讲团,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举办“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创作《双翼神马》《都贵玛》《黄河从草原走过》等一批文艺作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黄河谣文化园、赵北长城文化展示区、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凝聚共识、团结人心、汇聚合力。
  包头市以社区为单元,从就业、教育、安居等方面入手,培育“红石榴”系列品牌,打造70个“红石榴家园”,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居。打造“红石榴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先后与银川市等7个盟市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依托地区文化资源,建成20个“红石榴文化大院”,成立30个“拉话话”志愿服务队和70个“红石榴”志愿服务小分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包头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社区打造了30个“红石榴就业创业培训室”,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8场,提供就业岗位11.1万个。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市510所学校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标准。
  加强城市民族工作阵地建设,重点打造市区4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形成5条精品线路,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廊、示范群。把民族事务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深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建设行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兴安盟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
  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在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闻传播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融媒体中心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中心全体主播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比赛,在各类活动中精诚合作、培根铸魂。创新开展“1+3”对接机制,壮大全旗通讯员队伍,组建宣讲员队伍。每月召开全旗新闻选题策划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发声、凝聚合力。
  中心建立“中央厨房”,打通了“报、网、端、微、屏”,畅通发布渠道,将民族团结宣传触角覆盖到各个领域、不同群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传得更远。
  中心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开设了《对话前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湖四海前旗人》等专栏,凝聚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共识。推进“融媒体+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讲述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美好生活。3年来,全网推送展现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作品1100余条,总阅读量超2.8亿次,学习强国发布优秀作品400余篇、人民网发布优秀作品240余篇、新华网发布稿件160余篇。
  中心围绕脱贫攻坚,用镜头记录京蒙帮扶、中央定点帮扶、厅局帮扶科右前旗的生动实践,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兄弟地区、部门、单位的深情厚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指引,在“多彩前旗”客户端开设《急难愁盼我帮你》栏目,发挥媒体监督办理作用,为融媒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创作一系列优秀作品,《干群同心战疫情》在新华社发表,在全社会引发共鸣。
  中心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融媒新业态,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开展“融媒+全网直播”活动20余场次,以直播报道的方式擦亮了杭盖草原心灵牧场的旅游名片。对“中华儿女大团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科右前旗民族团结进步月启动仪式、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首届社区睦邻文化节等活动进行直播,观看量达上千万人次。开展“融媒+电商带货”,举办“我在草原等你来 逛吃助农乐开怀”直播带货8场次,全网1103万人收看,卖出商品价值293.45万元,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 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促进稳边兴边富民
  陈巴尔虎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边固边与兴边富民行动相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该旗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委、旗政府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云上客户端、蒙古包讲学等方式,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传递至边城每个角落。挖掘推送“一枚回到草原的金牌”“国家的孩子花拉”等民族团结进步感人故事,在央视网、人民网等14家主流媒体深入宣传。截至目前,全旗各级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1323场次,覆盖27370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357场次,覆盖341177人次。
  该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了进文化阵地和进家庭领域,形成创建“十进”工作机制。选树典型示范,新打造了陈巴尔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歌大合唱汇演、八省区三届“呼和勒杯”陶力亚特搏克那达慕,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展“八一慰问演出”和“双拥共建”等军地联谊交流慰问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增强各族群众爱边、守边、护边意识。
  该旗以推动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为抓手,积极调动抵边牧民参与边境管控,培树党员中心户137户、边境堡垒户30户,选聘各民族护边员60名,实施“户户联防”,构建起一线边防连队封控、二线蒙古包哨所联防的区域统筹、共筑共建牧区边境一体化格局。
  该旗把发展经济作为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2016年以来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66个、资金9773万元,累计发放边民生活补助资金6743.1万元。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879名牧民全部纳入防贫保险范围,把建档脱贫人口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全力推进“陈巴尔虎旗红头羊”“陈巴尔虎旗牛”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工作,投入840万元对14家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投入1870万元用于现代化肉牛养殖、乡村休闲旅游、民族传统美食加工等12个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 民族团结进企业 籽籽同心蒙电情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用心守护千里河套万家灯火、真情服务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使企业不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携手发展的重要平台。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夯实示范创建阵地基础,探索建立供电企业民族团结“134”工作法,制定《巴彦淖尔电业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组织全公司22家基层单位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把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8次,形成精品党课15篇,调研成果18篇,举办“双线”宣教701次,受众职工4200余人次。
  对照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的目标任务、创建要求,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设置活动月“政策学习、氛围营造、主题党日、关爱行动、行动在线、示范创建”六大项自主式工作菜单,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标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人,“内蒙古好人”16人,3家基层供电所荣获“全国最美供电所”,2家单位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公司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把电网建设融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抓好边远地区和各民族聚居地区通电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7.6亿元,实现了供区内162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
  积极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用电难题,组建“三站合一”服务调度中心,开发建设“巴电云速办”APP,业扩报装服务质效平均提升13%。入驻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14种电子缴费渠道,满足18万余户各族电力用户线上办电需求。通过开展“石榴花开蒙电情,籽籽同心中国梦”等特色主题活动,进支部、进班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在局域网、微信平台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四个与共”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年来,科左中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宣传教育、增进文化认同等有力举措,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该旗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科左中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等制度性文件,旗财政一次性拨付200万元用于支持创建工作,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旗财政预算。
  该旗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全旗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旗委党校教育培训的必修必学内容,累计培训各级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在全旗中小学广泛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童心向党”“小小石榴籽”等为主题的“七个一”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631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广大教师中组织开展5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5万人次,切实发挥好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通辽市级示范单位35个、旗级示范单位101个。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入基层开展“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基层宣讲活动,覆盖全旗22个苏木镇场、171个嘎查村,受众10万余人。积极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依托融媒体中心等15个媒体平台开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事迹等,推送相关作品172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品446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旗各类活动融合起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活动800余场次。

9月20日-21日,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活动在包头市举办。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包头市青山区团结广场、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昆都仑区阿尔丁1#社区、创客中心、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活动期间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向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安盟赛银花农业生态园区、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授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等地区和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发言摘登附后)。

会议指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时代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出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围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牢创建工作的政治方向。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创建,坚持培树典型、抓住重点促创建,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税务局、国资委,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处室负责人,各盟市民委主任、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代表等参加活动。

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推动创建质量高效提升。将国家21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测评指标细化分解为127项具体工作措施。将127项具体任务分解到80家市直单位和9个旗县区,构建了“市级抓督导、旗县区抓落实、乡镇出亮点、村和社区出典型”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治巡察、统战部门日常督促、政府依法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

坚持内涵创建与推陈出新相结合,推动创建成效有感有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提质、文明城市创建等融为一体,让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全力营造各族居民共融共乐的良好居住环境。全力推动共学共进,大力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为每一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确定三所优质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深入实施首府青少年共学共进工程,逐步推进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与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合校共办,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创新开展百场宣传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等“四百”系列活动,着力创出亮点、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修订版)》,推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六个方面树立标杆。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讲好首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搭建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移动平台”。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年来,康巴什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该区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员干部考察考核、评奖评优、述职评议的指标要求和“五位一体”考核,对任务清单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民族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和民委委员制单位职能,创建“党旗映照石榴红”“同筑幸福家·共圆中国梦”等党建品牌,建立“红石榴”城市民族工作社区四级网络(“红石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网格党群服务站+“红石榴”楼栋党群服务角+“红石榴”睦邻党群服务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基层党组织将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融入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中。年初以来,共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200余次、民族团结教育培训40余次。

该区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乌兰牧骑进社区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体活动,设立民族融合课堂,开设“红石榴故事会”“普通话小课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内容,促进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阵地、民族团结共建阵地、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实行“五送五到位”让辖区各族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形成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依托“六位一体”(品牌、主题、阵地、媒体、社会、典型)宣传模式,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年初以来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自选动作”,形成“九进九促”活动载体(“进机关、促提效,进学校、促教育,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交流,进连队、促稳定,进寺庙、促和谐,进景区、促团结,进家庭、促文明,进网络、促交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

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包头市聚焦“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一个格局,建设五大家园”创建主题,做深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包头市委、政府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五项机制”,健全“四级联动”创建体系,开展“互学互检互评”系列活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达标示范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局、服务大局,引导广大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包头市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基地”,用好用活“齐心协力建包钢”等红色资源,组建民族工作专家组和“红石榴”宣讲团,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举办“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创作《双翼神马》《都贵玛》《黄河从草原走过》等一批文艺作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黄河谣文化园、赵北长城文化展示区、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凝聚共识、团结人心、汇聚合力。

包头市以社区为单元,从就业、教育、安居等方面入手,培育“红石榴”系列品牌,打造70个“红石榴家园”,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居。打造“红石榴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先后与银川市等7个盟市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依托地区文化资源,建成20个“红石榴文化大院”,成立30个“拉话话”志愿服务队和70个“红石榴”志愿服务小分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包头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社区打造了30个“红石榴就业创业培训室”,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8场,提供就业岗位11.1万个。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市510所学校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标准。

加强城市民族工作阵地建设,重点打造市区4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形成5条精品线路,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示范廊、示范群。把民族事务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深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建设行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兴安盟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

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在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闻传播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融媒体中心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多样化宣传文化阵地。中心全体主播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比赛,在各类活动中精诚合作、培根铸魂。创新开展“1+3”对接机制,壮大全旗通讯员队伍,组建宣讲员队伍。每月召开全旗新闻选题策划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发声、凝聚合力。

中心建立“中央厨房”,打通了“报、网、端、微、屏”,畅通发布渠道,将民族团结宣传触角覆盖到各个领域、不同群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传得更远。

中心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开设了《对话前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湖四海前旗人》等专栏,凝聚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共识。推进“融媒体+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讲述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美好生活。3年来,全网推送展现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作品1100余条,总阅读量超2.8亿次,学习强国发布优秀作品400余篇、人民网发布优秀作品240余篇、新华网发布稿件160余篇。

中心围绕脱贫攻坚,用镜头记录京蒙帮扶、中央定点帮扶、厅局帮扶科右前旗的生动实践,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兄弟地区、部门、单位的深情厚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指引,在“多彩前旗”客户端开设《急难愁盼我帮你》栏目,发挥媒体监督办理作用,为融媒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创作一系列优秀作品,《干群同心战疫情》在新华社发表,在全社会引发共鸣。

中心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融媒新业态,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开展“融媒+全网直播”活动20余场次,以直播报道的方式擦亮了杭盖草原心灵牧场的旅游名片。对“中华儿女大团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科右前旗民族团结进步月启动仪式、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首届社区睦邻文化节等活动进行直播,观看量达上千万人次。开展“融媒+电商带货”,举办“我在草原等你来 逛吃助农乐开怀”直播带货8场次,全网1103万人收看,卖出商品价值293.45万元,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 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促进稳边兴边富民

陈巴尔虎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边固边与兴边富民行动相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该旗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委、旗政府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云上客户端、蒙古包讲学等方式,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传递至边城每个角落。挖掘推送“一枚回到草原的金牌”“国家的孩子花拉”等民族团结进步感人故事,在央视网、人民网等14家主流媒体深入宣传。截至目前,全旗各级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1323场次,覆盖27370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357场次,覆盖341177人次。

该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基础上,增加了进文化阵地和进家庭领域,形成创建“十进”工作机制。选树典型示范,新打造了陈巴尔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歌大合唱汇演、八省区三届“呼和勒杯”陶力亚特搏克那达慕,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展“八一慰问演出”和“双拥共建”等军地联谊交流慰问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增强各族群众爱边、守边、护边意识。

该旗以推动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为抓手,积极调动抵边牧民参与边境管控,培树党员中心户137户、边境堡垒户30户,选聘各民族护边员60名,实施“户户联防”,构建起一线边防连队封控、二线蒙古包哨所联防的区域统筹、共筑共建牧区边境一体化格局。

该旗把发展经济作为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2016年以来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66个、资金9773万元,累计发放边民生活补助资金6743.1万元。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879名牧民全部纳入防贫保险范围,把建档脱贫人口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全力推进“陈巴尔虎旗红头羊”“陈巴尔虎旗牛”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工作,投入840万元对14家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投入1870万元用于现代化肉牛养殖、乡村休闲旅游、民族传统美食加工等12个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 民族团结进企业 籽籽同心蒙电情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用心守护千里河套万家灯火、真情服务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使企业不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携手发展的重要平台。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夯实示范创建阵地基础,探索建立供电企业民族团结“134”工作法,制定《巴彦淖尔电业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组织全公司22家基层单位有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把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8次,形成精品党课15篇,调研成果18篇,举办“双线”宣教701次,受众职工4200余人次。

对照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的目标任务、创建要求,积极开展“一周两月”活动,设置活动月“政策学习、氛围营造、主题党日、关爱行动、行动在线、示范创建”六大项自主式工作菜单,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标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人,“内蒙古好人”16人,3家基层供电所荣获“全国最美供电所”,2家单位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公司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把电网建设融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抓好边远地区和各民族聚居地区通电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7.6亿元,实现了供区内162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

积极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用电难题,组建“三站合一”服务调度中心,开发建设“巴电云速办”APP,业扩报装服务质效平均提升13%。入驻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14种电子缴费渠道,满足18万余户各族电力用户线上办电需求。通过开展“石榴花开蒙电情,籽籽同心中国梦”等特色主题活动,进支部、进班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在局域网、微信平台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四个与共”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年来,科左中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宣传教育、增进文化认同等有力举措,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该旗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科左中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等制度性文件,旗财政一次性拨付200万元用于支持创建工作,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旗财政预算。

该旗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全旗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旗委党校教育培训的必修必学内容,累计培训各级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在全旗中小学广泛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童心向党”“小小石榴籽”等为主题的“七个一”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631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广大教师中组织开展5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5万人次,切实发挥好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通辽市级示范单位35个、旗级示范单位101个。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入基层开展“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基层宣讲活动,覆盖全旗22个苏木镇场、171个嘎查村,受众10万余人。积极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依托融媒体中心等15个媒体平台开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事迹等,推送相关作品172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品446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旗各类活动融合起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活动8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