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2024-08-28
解锁尘封的记忆 聆听古籍的声音(第十二期)
发布时间:2024-06-16 08:00  来源:内蒙古图书馆公众号  
分享到:
【字体:  

“解锁尘封的记忆聆听古籍的声音”本期为您讲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珍藏蒙古文《丹珠尔》。

今天要讲述的是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749年北京木刻朱印蒙古文《丹珠尔》。

蒙古文《丹珠尔》于清乾隆七年(1742)至十四(1749)年间从藏文版翻译并在北京刊刻。共225函,10万余叶,5千万字,每页25行,每行5字,每页四周有双围格。页面高22cm、宽72cm,版框高17cm、宽59cm。梵夹装,每函卷首卷末有雕印佛像。

蒙古文《丹珠尔》由赞颂统会、本续解、契经解三大部分组成。赞颂统会1函汇集了63篇著作、本续解88函汇集了3017篇著作、契经解136函汇集了781篇著作,共有3861篇著作,内容非常丰富,不局限于宗教,还包括因明(逻辑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及工巧明(工艺学)等诸多领域,有医学类的《八支心髓集》《八支心髓药论释》《八支心髓解明句月光》等、兽医类的《马寿命论》等、语言学类的《巴尼尼文法论》等、字典类的《翻译名义集》等、诗学类的《诗镜论》等、诗词类的《修身论生者养育滴》《云使》等、历史类的《旃檀於中国身像来记》等著作,其中多部重要著作被学术界广泛利用和研究,还有一些重要著作未被挖掘。

《丹珠尔》意为“论疏部”,藏语读“bstan-,gyur”,蒙古语读“danjuur”,是佛弟子及后世菩萨们对释迦牟尼的教义所做的论述及注疏的译文。最早的藏文《丹珠尔》在元朝爱育黎拔力八达汗(1312-1320年)的援助下在西藏那塘寺成书,被称为《那塘丹珠尔》。较全面整理收录了七世纪至十三世纪从梵语藏译的古印度诸多圣贤的著作,其后几个世纪在《那塘丹珠尔》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刻本和手抄藏文《丹珠尔》。这些藏文《丹珠尔》收录的著作数量不断增加,还整理汇编了早期汉藏圣贤的部分著作,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时期整理成书的藏文《丹珠尔》收录的著作数量最多。奉清康熙皇帝之命,温都尔葛根·扎纳巴扎尔将本《丹珠尔》请到北京,于雍正二年(1724年)刊行木刻本,并将《宗喀巴文集》20函和《章嘉·阿旺却丹文集》7函纳入《丹珠尔》刊刻。

蒙古文《丹珠尔》译自1724年北京木刻朱印藏文《丹珠尔》。蒙译《丹珠尔》工作开始之前,为做好藏文《丹珠尔》的蒙译工作,1741年-1742年间编写出版了藏蒙文对照词典《翻译词典智者生处》。奉清乾隆皇帝之命,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杰(1717-1786年)和甘丹赤巴·罗桑丹碧尼玛(1689-1762年)2人主持,1742年至1744年完成翻译工作,1745年至1749年在北京完成刻板印刷工作。蒙古、藏、满和汉等多民族的高僧、译师和工匠共200余人参加了蒙古文《丹珠尔》的翻译和刊行工作。

1749年北京木刻朱印蒙古文《丹珠尔》目前在全世界仅存3套,是古籍文献中的稀世瑰宝。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珍藏1套,其余2套分别珍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蒙古国国家图书馆。

蒙古文《丹珠尔》是我国蒙古、藏、满、汉等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文化硕果。是一部翻译巨作、刊刻巨作和词汇巨作,其在佛学、文化艺术、文献学等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