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石榴花开香自远 青城守望一家亲
发布时间:2023-03-01 08:30  来源:监督检查处  
分享到:
【字体:  

呼和浩特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一精准、五聚力”为总抓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精准把握主线定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政治基础更加有力

各级党委(党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完善创建指标和示范单位(示范地区)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联创共建,精细化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

聚力深化拓展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域覆盖

面向各族干部实施示范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班的核心课程,制定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实施方案,编写干部教育读本,举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夯实统战工作基层基础培训班。举办“首府同心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重点解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各族干部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各族群众实施强基工程。将民族团结宣传内容纳入全市电视、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公益广告和重要时段、栏目的宣传内容范畴,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城石榴籽”专栏;组织发动全市各级“新时代讲习团”“理论轻骑兵”、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代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责任清单,把涉民族工作法律制度作为“十四五”时期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宣传,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面向各族青少年实施筑基工程。在自治区率先出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年度工作要点、重点任务清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指标进行考核。各级学校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四个与共”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分校每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


聚力弘扬主旋律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有形有感有效

充分调动各旗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创造性,通过线上线下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开展“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活动。在民营企业、商协会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村(社区)基层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书画、“百姓名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场所活动,探索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室“鸿雁书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力量,开设“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微博话题,制作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系列动画视频,使民族团结工作真正做到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聘请区内外专家成立了统一战线专家智库,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分基地作用,确立重点调研课题,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取得实效。


在春节来临之际,回民区税务局为纳税人送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大礼包


聚力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加深化坚实

大力推广使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主要街道、景区、学校、创建示范点等场所,设置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创新打造56路“团结奋进号”公交专线、“民族团结”主题地铁车站、车厢移动展现阵地,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组织发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参观“中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综合展,运用图片、实物、音视频以及互动体验装置,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编印《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从土默川历史变迁看民族交融交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汇编》,整理《呼和浩特革命史》等书籍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形成多个红色经典教材。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纳入市、旗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推动各级机关单位更好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能。印发了《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联合教研、结对教研、民族语言授课教师培训等各项机制。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全市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教师专项培训和“全市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通话运用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实现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全覆盖。


呼和浩特市56路“团结奋进号”公交专线开通


聚力共富共享  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快

呼和浩特市把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与服务保障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面提升首府的经济能级、文化能级、治理能级、生态能级、人口能级,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左右,城镇化率提高到近8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京呼合作升级版,跨区域共建美好家园;乳业成为第一个全链条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的支柱产业,“中国乳都”成为呼和浩特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3.7万亩,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地生根。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一大批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项目,推动各族群众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双整治”“双提升”。三环路、金海路东延伸段主体结构全线贯通,多年“堵而不通”的27条“断头路”打通,城区路网架构基本成型,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制定《呼和浩特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呼和浩特市2022年高标准高质量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印发《呼和浩特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引导农村各族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

聚力互嵌互助 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环境持续优化

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方案》,以结亲困难群众、宣讲民族政策、参加现场接访、化解问题矛盾、办结一批实事的“五个一”行动为载体,将社区打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公安派出所和基层司法所共防共建共治协作,努力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创新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划”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范畴,集聚更大合力推动实施。制定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等地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和谐家园,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建设试点城市。

鼓励支持各族群众到首府就业生活,鼓励支持北京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到首府投资兴业。深入推进3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通过“丁香扎根计划”,让全国各地各族科研人才、青年群体留得下、发展好。深入开展“三帮一”结对共建活动,逐步推进普通学校和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合校,逐步实现公办幼儿园同步合校。按照“应转尽转”原则办理就近入学,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设计推出大青山万里茶道红色之旅、城市之根黄河之旅、黄河岸线非遗之旅、昭君和亲文化之旅、敕勒川生态长廊之旅5条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旅线路。打造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草草博园为代表的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示范带,以昭君博物院、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示范带,以莫尼山非遗小镇、南山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带,以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示范带等富有首府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窗口,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