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
▲“万里茶道”茶源地之一的湖北鹤峰木耳山茶园苑若仙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饮茶习俗在俄罗斯文化中根深蒂固,而中国茶叶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俄国之间形成了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网络。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到,17世纪的“万里茶道”曾是联通中俄的“世纪动脉”。
当中国茶走进俄罗斯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在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笔下,茶炊烘托出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氛。
1617年,俄国使者秋梅涅茨将茶叶作为给沙皇的礼物从中亚带回俄国,这是中国茶最早进入俄国的记录。
▲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将近40年后,费·巴依科夫使团抵达北京,正式拉开华茶直接输俄的序幕。随后,俄国使团和官私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贸易。
1727年,中俄签订的《恰克图界约》规定,允许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并在恰克图、尼布楚建房盖屋进行贸易。
▲搬运茶叶的雕塑。(资料图)
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因此,当恰克图开市时,到内地购办茶叶转运至恰克图的主要是晋商。此时,输俄茶叶主要来自福建武夷山。
当阳光照在福建省的茶园上,“万里茶道”的故事悄然开启。来自山西的晋商与福建的商贾,贯通起了一条南起中国福建、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
这条“万里茶道”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全长约1.4万公里。当茶叶最终抵达圣彼得堡,它受到了皇室贵族们的热烈欢迎,由此也造就了“万里茶道”近200年的辉煌。
由茶道展开的庞大贸易网络
除武夷茶外,恰克图开市后,输俄华茶还有一部分来自湖北羊楼洞茶区。乾隆年间,晋商到湖北蒲圻羊楼洞设庄收制砖茶,经陆路运往新店装船,顺新溪河出石头口入长江,运往汉口与武夷茶汇合,一道运往恰克图。茶叶运至恰克图后移交给俄商,由俄商运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
▲位于湖北羊楼洞的茶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武夷茶供给受阻,茶价大涨,部分茶商遂购办两湖茶运至恰克图出售。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因此打开了俄国市场。
清末,随着俄国在华利益的扩大,恰克图在华茶输俄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俄商深入中国内地,直接参与中俄茶叶贸易。
同时,汉口也取代了恰克图,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中心。汉口通过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沟通了宁红茶区、羊楼洞茶区、安化茶区、宜红茶区,将上述茶区所产之茶集中于此,由陆路、水路或海路输往俄国各地。
随着汉口茶叶输俄路线逐渐增多,最终在中俄之间形成一个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网络。
▲“万里茶道”图。(资料图)
回首“万里茶道”的历史可以看出,“万里茶道”的形成与中国茶叶的全球化进程基本一致。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条以茶叶为媒的贸易路线,为沟通中俄两国的交通、商贸起到了重大作用,也成为了当时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惠世界的中国茶文化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茶叶就开始向外传播,千年来经由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万里茶道等海陆通道浩浩荡荡地走向世界,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全球茶叶产量达到了660.4万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贡献了近一半的茶量。
▲一家欧洲传统茶店的下午茶,通常是茶配甜点。(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这一贯穿亚欧非大陆的宏伟倡议将国际政治、经贸、文化交往等推向了全新的高度,也为中国茶叶出口带来了更多机遇。自2015年起,中国茶叶的贸易伙伴已全面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额稳步上升。一些城市开始积极开辟通往沿线国家的“茶叶快线”。2022年8月,在中俄“万里茶道”的商贸集散地湖北,满载1000吨的湖北茶由武汉中心站出发,驶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2023年2月,四川乐山的1200吨茶叶也搭乘专列成功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的港澳台地区展区(图片来源: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官网)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
中华茶文化,承载着中国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智慧。“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这一包容开放、交流互鉴的文化传统,在增强各国的沟通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