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2024-09-03
2024年“古籍(古迹)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4-06-19 13:20  来源: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  
分享到:
【字体:  

近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宫、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共同指导,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联合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共同举办的2024年“古籍(古迹)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会在民族文化宫召开。

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致辞,他表示,开展基于古籍文献的讨论研究,挖掘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行动。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孙继为讲话并指出,要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必须“坚持一个主线,抓好三项工作”,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住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开展三个具体环节,一是扎实开展搜集保护,让少数民族古籍“留得住”;二是重点推动古籍整理研究,让少数民族古籍“看得懂”;三是积极加强宣传利用,让少数民族古籍“活起来”。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彭博讲话并强调,今后要努力推动北京古籍(古迹)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一是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二是注重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三是开展数字化技术应用;四是加强传承与弘扬。北京市将积极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古籍(古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推动古籍(古迹)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孙伯君、陈烨、先巴、黄金东、麻晓芳、李若愚、黎嘉才仁、买海柱8位专家出席并发言,专家分别从现存北京的西夏文古籍、多文种古籍及合璧古籍、古籍中体现的民俗融合、多民族文化在古籍(古迹)领域交往交流交融等角度,深入挖掘了古籍(古迹)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演变,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