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交流平台 筑牢团结根基——内蒙古积极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5 17:22  来源:办公室  
分享到:
【字体: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利用暑假有利契机,进一步丰富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跨区域交流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的认识,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实践者、促进者和守护者。

一、打造“小石榴籽”宣讲员品牌,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各地选拔优秀青少年组建“小石榴籽”宣讲员队伍,利用暑期动员组织各族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景区景点和居民社区,为游客讲解文物古籍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讲解历史遗迹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向各族群众宣传宣讲民族团结内蒙古故事,在面向各族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让广大少先队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感,以小声音传播大能量,用“童言童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声音,展现新时代少先队员们的别样风采,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自治区举办第六届“小小讲解员”公益大赛,围绕“弘扬草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引导全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草原儿女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自治区妇联成立“北疆石榴籽少年儿童宣讲团”,以“少年儿童讲给少年儿童听”的方式,动员组织少年儿童走上宣讲台,宣传宣讲民族团结故事、北疆文化故事,教育引导全区少年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内蒙古博物院在2024年暑期开启“小小讲解员”培训招募工作,以寓教于乐的授课形式带领180名小小讲解员感受博物馆讲解艺术魅力,弘扬北疆大地上的悠久历史,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自开办以来已经培养小讲解员6700余名。呼和浩特市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讲文物故事大赛,鼓励全市中小学生通过“童言童语”拟人化、讲故事、互动的形式,讲述馆藏文物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增进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兴安盟累计举办240多期“小小红色宣讲员”培训和实践班,培养350多名“小小红色宣讲员”,将其作为赓续红色基因,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举措。7月22日至25日兴安盟应邀组织“小小红色宣讲员”青少年研学团走进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地,同北京各族青少年开展研学交流,进一步增进京蒙两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锡林郭勒博物馆在暑期招募各族学生作为“小小讲解员”,依托博物馆资源优势,培育广大青少年在博物馆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意识。鄂尔多斯市举办“我是小小石榴籽”主题宣讲活动,在各级新媒体开设专栏,推出14期视频,展现全市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精神风貌。

二、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打造各族青少年学习交流“新平台”

各地在暑假期间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开展各类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为抓手,开展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各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巴彦淖尔市与北京市海淀区共同组织112名各族青少年在京举办“京蒙手拉手 中华一家亲”青少年暑期实践交流营活动,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评论员、主持人白岩松与少先队员们分享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同心协契、守望相助。自治区团委举办“祖国正北方·卫国戍边行”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蒙古专项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调研足迹,走进内蒙古边境旗(市、区),围绕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开展实地调研,感受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风貌,制作一批新媒体传播作品,集中宣传内蒙古边疆稳固、民族团结的和美画卷。内蒙古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清华—内大2024年暑期内蒙古北疆文化研习营”,两所高校师生深入内蒙古多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北疆文化五个版块深入研习,感受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兴安盟民委、团委联合举办“红领巾爱祖国 手拉手边境行”各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80多名青年代表通过主题参访和实践教育,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关爱的活动氛围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自觉成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促进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者。

三、建立跨区域交流机制,架起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

各地加强跨省区区域间的联系和沟通,与京津冀、长三角等16个省(区、市)及相关地市签订跨区域促进各民族“三交”协议超50余项,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签订跨省校际间结对协议超120余项。协议双方充分发掘自身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有利资源,通过有形有感有效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全面铺开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开展各族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等四个方面,推动全区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活动普遍开展,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2024年暑期,全区开展各族青少年线上线下交流活动180余场次,覆盖人数超20万。乌兰察布市组织开展“鄂蒙青少年心连心研学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观摩活动”,乌兰察布市民委与宜昌市民宗委、集宁区民委与伍家岗区民宗局分别签订民族工作合作共建协议,充分发挥两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从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信息互通、互观互学等方面,加强两地“三项计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协作。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与湖北省宜昌市联合举办“昭君出塞”路沿线民族工作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昭君出塞”路沿线11个县(市、区、旗)民族工作部门代表签约,共同成立了“昭君出塞”路沿线民族工作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在大力传承昭君文化、积极推进基地共建、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深入开展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以发掘昭君文化、书写昭君文化、弘扬昭君文化为己任,讲好新时代昭君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兴安盟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签订跨区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协作框架协议,重点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三交计划上加强协作,建立民族工作沟通联络、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信息互通、保障互助、干部互学等多项制度机制。鄂尔多斯市与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市、黔东南州、毕节市、黔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就加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