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我手中的这个挂件,就是我们团队打造的‘新石器时代C形黄玉龙’……”乌拉特草原的天色刚蒙蒙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同心创业街的手工艺人、市级非遗铜银器制作传承人庄俊,便在网络直播中开启了新的一天。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以下简称《概论》)中涉及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打造成文创产品,是庄俊和设计创作团队半年多前找到的新方向。用他们的话来形容,从《概论》中“挖到了富矿”。
“乌拉特中旗农牧民设计、创作、销售《概论》文创产品的过程,是学《概论》、用《概论》、传播《概论》的生动实践。”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边旭东表示,“这一举措将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非遗传承、《概论》宣传等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既助力了北疆文化品牌创建,同时也对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学好用好《概论》具有启发和示范意义。”
与《概论》结缘——乌拉特中旗掀起学《概论》热潮
甲辰龙年大年初三,乌拉特中旗政府副旗长乌日娜通过微信给老朋友——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杰拜年时,收到对方发来的一幅印在《概论》教材上的C形黄玉龙图片。“看到这幅图片,我似乎找到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乌日娜说。
▲庄俊(左一)在介绍“金石交”产品——C形黄玉龙挂件。孙文振摄
乌拉特中旗地处祖国正北方,“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历史上,这里就流传着铜银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如今,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银器制作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2021年7月,乌拉特中旗先后投入包括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近2900万元资金,全方位打造了占地3100平方米的同心创业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同心创业街”),将全旗各族手工艺人凝聚在一起,开始抱团创业。
同心创业街通过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市场化引导和运作,实现从制作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完整的民族手工艺品产业链。乌拉特中旗通过积极探索“政府+高等院校+研发中心+行业协会+国企+营销团队”的合作模式,推动乌拉特铜银器、乌拉特服饰、石雕石刻、珠宝玉石等特色产业研发和加工销售,助力农牧民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今年2月,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概论》出版发行,成为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教材”。“如果把《概论》教材中的重要文化符号与农牧民手工技艺相结合,研制开发成文创产品,那是不是具有广阔前景?”春节后,乌日娜把董杰请到旗里,深入商讨可行性。两个草原儿女经过思想碰撞,激发出创意的火花。
同月,乌拉特中旗与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获得28件国宝级文物数字版权授权。两家决定充分利用铜银器制作技艺、宝玉石矿藏富集的优势,挖掘《概论》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联合开发创新型文旅产品,持续挖掘国宝级文物新价值,不断擦亮国家级非遗新名片。
“当乌旗长提出,让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学《概论》、开发创新文旅产品时,我一开始其实心存怀疑。”董杰坦言,当半个月后样品呈现在他面前时,设计“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成了”。
▲侯维龙(右一)与董杰(左一)、乌日娜(左二)在探讨“金石交”产品。孙文振摄
在赴当地指导《概论》学习时,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针对农牧民的兴趣点和理解程度,根据《概论》内容匹配了相关文物,还提供了文字、图片、文物模型和人机交互设计,将其做成小卡片,便于农牧民阅读文字、利用手机扫码观看文物3D模型,还可以在指尖旋转文物,增加体验性。
很快,乌拉特中旗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及部分农牧民迅速掀起一股热潮,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里,开始了学《概论》、用《概论》的新实践。
打造“金石交”品牌——挖掘并创新“指尖上”的非遗技艺
“拿到国宝级文物数字版权授权后,如何创意设计、制作出样品是当务之急。当晚,我就和设计团队研究决定,先将国家一级文物的C形黄玉龙原样复刻下来。”庄俊说。
《概论》中说,新石器时代C形黄玉龙源于距今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黄玉龙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辉煌代表,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乌日娜(左一)在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调研“金石交”产品。孙文振摄
如何让这件存在了数千年的黄玉龙走进人们的日常,成为众人喜爱的饰品,大家开始了“头脑风暴”。“我们加入了纳米雕刻高科技,不仅雕刻上祥云,还雕刻上文字,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定制。”庄俊说。
几天后,庄俊与广东设计师联盟理事成员陈发荣以纯银、水晶为原材料,制作出歌颂国家兴旺、民族团结的文旅产品“龙腾四海吟盛世”(样品)。“新产品出来的第一个月,我们的销售额就从原来的一两万元增至6万元,完全超出了我们预期。”庄俊高兴地说。
依托这种新创意,庄俊深入挖掘《概论》中提到的朱开沟环首青铜短剑、辽代錾刻缠枝花纹包金水晶心形璎珞坠等11个国宝级文物,与设计团队联合开发出35款文旅产品,预计创造年销售收入300万元的业绩。
▲庄俊(右一)向大家介绍“金石交”产品创意。孙文振摄
和庄俊一样,同心创业街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及部分农牧民也积极投入挖掘,开发出越来越多的产品。很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乌拉特中旗打造出了以“黄河故岸阴山下·金石之交在草原”为主题的“金石交”品牌。
金马饰件出土于赤峰市宁城县春秋东胡墓葬遗址,现收藏于辽中京博物馆。巴彦淖尔市级非遗传承人、乌拉特中旗手工艺协会会长白玉龙受此启发,与手工艺协会会员巴音毕力格合作,制作出“金马吊坠”系列文创产品。“我们收到的第一笔订单就有300件产品,价值9万元,那时就觉得前景可观。”白玉龙说。
33岁的侯维龙是一名退役军人,受元代青花团龙云纹盘启发,他从《概论》中拓取中国吉祥纹样——龙纹图案,利用3D浮雕技术制作成“龙纹饰品摆件”,作品雕刻线条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寓意“吉祥”。
昔日的乌拉特草原牛羊成群,结伴的农牧民手握套马杆,书写着游牧文明的诗篇;今日的乌拉特中旗,各族农牧民擘画了一幅能工巧匠共同打造“金石交”的美丽画卷。
“金石交”见实效——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叮、叮、叮……”在同心创业街的铜银器制作间里,乌拉特中旗铜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巴图陶高正在指导学员制作银饰。他已培养30位徒弟,“学员大都是农牧民,我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巴图陶高说。
和巴图陶高一样,乌拉特中旗300多名能工巧匠带领全旗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5月,“金石交”文旅产品精彩亮相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会上,白玉龙又签订一笔200万元的订单,他真正感受到“金石交”“活起来”和“火起来”了!
▲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展示的“金石交”艺术品摆件。孙文振摄
7月27日,以“黄河故岸阴山下·金石之交在草原”为主题的“金石交”文旅产品文创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12个省(区、市)及全国14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携2192件作品参赛。一批颇具创意的“金石交”主题作品脱颖而出,庄俊、侯维龙等人的作品荣获金奖。
颁奖典礼上,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为乌拉特中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授牌,“金石交”艺术馆开馆,《中华传统工艺集成》首批出版图书《敲古击今——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发布,乌拉特中旗文化资源数据库及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及签约。这一系列活动对激发乌拉特历史文化活力、彰显时代价值、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自开馆以来,按照“以销带展、以展促销、一馆带多户”的思路,积极打造集销售和招商于一体、线上线下销售的平台,推动“金石交”文旅产品走出去,成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学生返乡创业、优质文旅产品走出去的一条快速通道。
“我们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乌拉特中旗民委主任刘秀萍说。
“‘金石交’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守边固边、转移就业。”巴彦淖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格日乐图表示,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巴彦淖尔将充分融合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讲好手工艺品背后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