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云】内蒙古: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汇聚团结奋进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20 18:15  来源:草原云  
分享到:
【字体: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了解到,2024年,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牢牢把握青少年“拔节孕穗”这一关键时期,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强机制、建平台、树典型、讲故事的工作思路,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部署有力、落实有印、活动有感、成果有效,在青少年心中厚植“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情怀沃土,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支持者、践行者。

在建立完善政策体系上持续发力

谋划青少年交流活动“一盘棋”

内蒙古不断建立完善有效工作机制和政策举措,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扎实开展。

内蒙古民委与教育厅、团委制定印发了2024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要点,从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增强盟市间交流活动、拓展跨省区(市)交流渠道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要拓展参与范围、丰富活动形式、做好组织保障、强化成果评估,确保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内蒙古民委与团委签订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协议,与内蒙古消防救援总队印发工作方案,围绕深化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乌兰察布市各族青少年赴湖北省宜昌市参加“鄂蒙青少年心连心”主题研学观摩系列活动。(内蒙古民委供图)

各盟市坚持目标导向,精心设计工作方案和活动安排。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阿拉善盟等地区明确了“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和结对帮扶交流活动”等10余项任务。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印发工作方案、成立协调推进工作小组,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鄂尔多斯市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月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青春鄂尔多斯 赋能绿色发展”等10多项专题活动。

达拉特旗组织各族青少年参加“鄂尔多斯·铸牢同心营”跨旗区青少年交流活动。(内蒙古民委供图)

各旗县(市、区)注重抓在平常,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提出“呼赛·兴乌”小石榴籽同心计划,为两地常态化开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通辽市奈曼旗印发“石榴籽”育苗行动计划方案,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活动;赤峰市红山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建立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凝聚各部门工作合力。

2024年以来,全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发挥牵头带动作用,推动完善深化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机制等147项,为促进各族青少年全面交流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构建全区域协调发展上持续发力

织密青少年交流活动“一张网”

以机制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宣教共引为思路模式,内蒙古积极与其他地区建立“有故事、有渊源、有品牌、有影响”的协作机制,充分链接各地优秀资源,赋能青少年交流活动。

内蒙古民委与北京市民宗委签订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协议,明确深化“京蒙青少年手拉手”主题系列活动;与湖北省民宗委举办促进鄂蒙两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座谈会,在丰富“蒙鄂青少年重走昭君出塞路”主题交流活动内涵和形式上达成系列合作意向,带动各地区与北京市、湖北省等有关地区建立合作机制。

各盟市以共学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共读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佳话、以共悟“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等为纽带,累计建立区内协作机制160余项;依托“京蒙协作”机制、“昭君文化”桥梁、“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渊源等,与北京市海淀区、上海、湖北宜昌、广西桂林、宁夏银川、新疆克拉玛依等地区累计建立“山水相逢·同心筑梦”等“品牌式”青少年交流活动机制180余项。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组织参与“小小石榴籽 殷殷中华情”线上交流活动。(内蒙古民委供图)

各地区深入推动青少年交流计划进网络,依托重大节日节庆、各民族传统节日、民族政策宣传重要节点等开展“云上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各族青少年互联网共有精神家园。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建立“民族政策宣传月”云上交流活动机制,每次活动吸引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建立“手拉手心连心”青少年云交流活动机制,主题活动覆盖两地青少年4500余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与西藏、广西等地的部分县区建立“小小石榴籽 殷殷中华情”云上少年队员交流活动机制,让相隔千里的青少年们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打造品牌活动上持续发力

绘就各族青少年齐心向党“一幅画”

各地立足内蒙古区位特点和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影响力、持久力和渗透力。

内蒙古民委注重在擦亮“京蒙青少年手拉手”“蒙鄂青少年重走昭君出塞路”等内蒙古特色品牌上下好先手棋,努力提升青少年交流计划影响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内蒙古民委、巴彦淖尔市民委与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民宗委、北京市海淀区民委联合开展“京蒙手拉手 中华一家亲”青少年暑期实践交流营活动;内蒙古民委、内蒙古教育厅与北京市民宗委、北京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京蒙青年思政教师走进额济纳旗 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研学活动,推动北京10名优秀思政教师与额济纳旗思政教师结下帮扶对子,促成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实验小学与额济纳旗小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与巴彦淖尔市第三小学建立思政课帮扶协议;内蒙古民委组织开展的“内蒙古各族青少年游历昭君故里 感悟昭君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内涵”主题活动,引领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先后开展“蒙鄂青少年重走昭君出塞路”主题系列活动30余场次。

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之京蒙两地青年思政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举办。(内蒙古民委供图)

各盟市注重全域发力,用好区内优势资源打造本土活动品牌。呼伦贝尔市持续开展“青少年边境行”研学活动,吸引呼和浩特市、兴安盟、赤峰市等地青少年学习参观。兴安盟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浓厚特点,推出各族青少年红色研学之旅、“兴安之行”交流活动路线,覆盖65万青少年。赤峰市依托各区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资源,打造推出了“赤子心·石榴情·逐梦行”青少年交流研学品牌,构建区域活动示范带,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400余场次。鄂尔多斯市依托“暖城”品牌,打出“暖青·同心圆”品牌,开展研学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覆盖全市团员青年65万人次。

赤峰市敖汉旗组织各族青少年参与农耕文化研学与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内蒙古民委供图)

全区各地不断加强区域联动,激活最大社会效应。2024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和湖北省兴山县开展“内蒙古青少年访昭君故里”“湖北青少年走进内蒙古”等双向交流活动6次,线上线下1500余名青少年参加。阿拉善盟民委、银川市民委打造的“银阿少年手拉手 同心逐梦向未来”活动品牌已连续开展两年,覆盖青少年3.78万人次。乌兰察布市丰镇市与山西省大同市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交流8次,近1000名青少年参加活动。

2024年以来,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主动协调团委、教育等部门,积极开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活动1994场次,覆盖各族青少年近100万人次。

在提升青少年素质能力上持续发力

树立青少年交流活动“一面旗”

内蒙古各地高度重视对各行业各领域青少年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树工作,努力锻造各族青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宝贵形象。

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政治信仰。全区团委系统持续实施“青马工程”,2024年培养“青马工程”学员26001名。全区三级民族工作部门组织举办旅游景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青年导游员、讲解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班249班次,培训10508人次。持续建强346支北疆青年讲师团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5681场次,覆盖各族青年近130万人次。各级少先队组织以主题队课、队日活动等为主要方式,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当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

注重以赛促学,淬炼过硬本领。呼和浩特市举办第三届“同心筑梦·石榴籽少年说”宣讲员大赛,评选500多件优秀作品。鄂尔多斯市举办“石榴花开 心向党 童声宣讲少年志”红领巾讲解员大赛,200多名青少年深情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呼伦贝尔市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组织中心城区、农区、牧区、林区的4所优秀学校学生参加活动。巴彦淖尔市举办第二届全市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通过“走进红色场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形式,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各族学生心中。

“同心筑梦·石榴籽少年说”宣讲员大赛暨呼和浩特市第三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内蒙古民委供图)

注重社会实践,培养优秀品质。各地积极搭建各族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扶贫济困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包头市积极引导各族青少年在暑寒假参与“助力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等社会实践1100余次,在志愿服务中增强青年担当。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组建青年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队、突击队等12支,服务各族群众1500人次。乌海市海南区组织300名少年队员开展“小小石榴籽殷殷中华情”社会实践活动20余场次,各族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了见识、收获了成长。各级民委、团委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全力提升青少年能力和素质,树立起北疆各族青少年挺膺担当的一面旗帜。

在乌海青少年创意园内,各族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创作。(内蒙古民委供图)

内蒙古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民族工作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中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谋划作用、协调作用和推进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为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