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5-01-11 20:15  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内蒙古党史”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字体:  

1954年9月15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雷鸣般的掌声在空旷的会场上空久久回响,在1141双到会代表满怀热切期望的眼神注视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主席台上庄严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接下来,毛泽东用他那缓慢而又特殊的语调开始致开幕词。他说:“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波澜壮阔的情怀和使命凝结成诗一般的语言,喷薄而出,催人奋进。在一系列格言式的警句中,毛泽东用充满激情的语气结束了这篇简短却又充满了力量的开幕词:“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开幕式结束后,毛泽东笑着对张治中说:“你胜利了。”

原来,毛泽东本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听说此事后,先是请周恩来和彭真把建议带给主席,第二次又干脆直接给毛泽东写信提出建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你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张治中的建议最终被毛泽东采纳,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充满革命豪迈主义精神的开幕词。

这是一篇满怀激情与自信的政治宣言,表达了中华民族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它是新中国蒸蒸日上,人民群众情绪高昂这一历史的真实反映;同时它又极大地激励着千百万群众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奋勇前进。

开幕式结束40分钟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始第一项议程,由刘少奇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他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的权利义务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说明了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在报告的最后,刘少奇说:“在全国人民讨论中,证明了我们的宪法草案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的,是实事求是的。”“我们的宪法草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将成为我国的国家根本法”,“全体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

他还特别强调说:“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地位,决不应当使党员在国家生活中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是使他们必须担负更大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一切其他法律中起模范作用。”

随后的三天,会议代表们对宪法草案和刘少奇的报告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面对一大堆的意见建议,经商议中央最后决定,将全部意见建议经过筛选一遍后,做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会后进行统一交办。从此,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交办制度形成并保留至今。

1954年9月20日,也是必将载入史册的重要一天。这一天,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迎来最重要的一项议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天下午3时整,依然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当天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1197名代表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浅红色的表决票上,分别用汉、蒙、藏、维吾尔四种文字印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字样,顶部的长方格是投票人同意画圈或者不同意画叉的地方。当这张表决票分发到代表手中的时候,大家的心中都溢满了激动与兴奋。为了画好这神圣的一票,许多代表都竭尽全力将那个代表着同意的圈画得特别圆,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这个圆代表的是对未来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整个会场划分成8个选区,分别设置了8个投票箱。16时45分,投票开始。大会执行主席、秘书长、监票人首先把已画好的表决票投入票箱,然后代表们依次走到红色票箱前进行投票。十分钟后,代表全部投票完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代表起立欢呼宪法正式通过。

17时55分,经过一个小时候的休会之后,大会继续进行。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表决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在周恩来的宣布声中,全体代表都情不自禁地站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喜形于色的代表们尽情地鼓掌庆贺,沸腾的热情仿佛穿透云霄。

在那个充满了丰收希望的金秋季节里,在全国六万万同胞的热切盼望下,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终于诞生了。这部立国安邦根本大法的诞生,有力地回击了当时国内外敌对势力诬蔑中国共产党“是用武力控制了‘位子’,国家没有宪法,没有广泛的代表性”等无耻诬蔑的谎言,开创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历程。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纪元,从此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