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尘封的记忆 聆听古籍的声音(第八期)
发布时间:2024-03-25 09:22  来源:内蒙古图书馆公众号  
分享到:
【字体:  

“解锁尘封的记忆 聆听古籍的声音”本期为您讲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珍藏的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藏语为 ’phags pa bdum bu she gñis pa she bya ba’ I mdo,满语为Fûciki i umulaha deki juwa nomun,蒙古语为qutuγtu döčin qoyar kesegtü kemegdekü sudar-a。内蒙古图书馆馆珍藏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为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版梵夹装,朱墨套印,藏、满、蒙、汉四体合璧,是非常珍贵、经典的古籍文献。纸张为清代宣纸,纸张尺寸为15.2×55.7厘米,木刻版尺寸为11.3×46.3厘米,共82页,字体为木刻版字体,自上而下分别为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并排,四周有双围格,每页有23行字,每页左侧有藏文页码,右侧有汉文页码,卷首有雕印佛像。


据《佛说四十二章经》跋文,汉明帝(公元28-57-75年)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梦见金人,经过大臣傅毅的解梦,结合《周书异记》的相关记载,决定遣王遵等18人到天竺国(有些史书记载是西域)取经,王遵等在大月氏国(现在阿富汗北部)遇见从天竺国来的僧人迦叶摩腾伽尊者和班第达竺法兰,二位在白马上载着释迦牟尼佛画像、四十二章经、大小乘佛经及佛舍利一尊,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除夕夜赶到首都洛阳,开始宣教使命。期间,迦叶摩腾伽尊者和班第达竺法兰把《佛说四十二章经》从梵文译成汉文。后被收入汉文版《大藏经》(年代不详)。

据《宗教词典》的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所传版本较多,主要有三种:(1)《高丽藏》所收本,原出于宋初蜀版《大藏经》;(2)宋朝真宗注本,明《南藏》始用之;(3)宋朝守遂注本,流行较广,明朝智旭之《解》,了童之《补注》,道霈之《指南》,清朝续法之《疏抄》均用此本。宋初蜀版《大藏经》,也说《开宝藏》,最能保持本经的古型,据传原书已不存。明《南藏》,即明代《大藏经》,分洪武、永乐《南藏》两个版本,《洪武南藏》(又称《初刻南藏》),洪武5至31年(公元1372-1398年)于南京雕印;《永乐南藏》(通称《南藏》),从永乐十年至十五年年(公元1412-1417年)于南京刻印。《洪武南藏》传世极少,据有些学者说法,此版只印过十几部就因火灾而刻板毁灭;《永乐南藏》虽没遇到浩劫,但存世量也很少。第三种版本流行较广,清代金陵刻经处刻本最为权威。

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皇帝命人(此译者不清)从汉文译成满文,再命嘎卜楚苏巴嘎室利牙都杂、嘎卜楚碟那礼斯等二人,从满文译成藏文,蓝占巴波罗觉达牙别萨再从藏文译成蒙文,由施主恒临资助白金百两,刊刻完成。此藏、满、蒙、汉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为自创新版本,目前无法断定此版经书采用了哪个版本,据考采用第三种版本的可能性大一点。

《佛说四十二章经》同版本除内蒙古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部图书馆、民族出版社资料室、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内蒙古通辽市蒙医研究所等地也有收藏。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四体文佛经,也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的重要版本,对研究其版本演变和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