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会上,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介绍首都图书馆近年来古籍数字化建设情况,并正式推出首都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平台。
平台首批推出三项主要内容,后续将不定期更新。
一是集中发布馆藏古籍文献570种,其中407部绥中吴氏赠书为首次集中发布,特色鲜明,版本珍贵。
二是发布“首都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图录知识库”,以馆藏166部珍贵古籍为核心资源,着力展示古籍之为文物和艺术的各种特点,为读者鉴赏古籍提供全方位指引。
三是关注古籍资源汇聚、共享、传播,围绕《牡丹亭》进行专题开发,发布《牡丹亭》代表性版本、《牡丹亭》公开课、AIGC微剧场等内容。
一、古籍资源库
为读者提供古籍影像数据,包括两个子库:古籍珍善本资源库和绥中吴氏赠书资源库。
(一)古籍珍善本资源库
包括首都图书馆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160种,以及馆藏众多版本《牡丹亭》中富有特色的3种。其中不乏海内外稀见的珍本、孤本,如宋刻本《晦菴先生文集》、元刻本《资治通鉴》《刑统赋》等。又如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元炜序抄本《红楼梦》(存一至四十回),是传世唯一写有确切抄写年份的早期抄本,对于判定《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意义重大。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元炜序抄本《红楼梦》
(二)绥中吴氏赠书资源库
收入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吴晓铃先生赠予首都图书馆的古籍类文献407种,是其戏曲类藏书的精华,如其中清康熙翼圣堂刻本《笠翁传奇十种》是此书的初刻本,所知全本仅两三家图书馆有藏;清嘉庆二十年(1755)稿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子弟书》应是现存最早的子弟书文献。
清嘉庆二十年(1755)稿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子弟书》
目前发布的吴氏赠书中,抄本约占四分之三,有清南府抄本10余种、清升平署抄本100余种、民国许饮流抄本20余种等,还有吴晓铃抄本20余种等。
民国许饮流绿丝栏抄本《重校双鱼记》
二、古籍知识库
以首都图书馆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66种古籍文献为核心,构建知识图谱,包含高清书影1060张,提取文本近16万字,钤印240余方,各类同义词、多义词1万余个,是对馆藏善本精华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读者可以从“版本”“版式”“装帧”“时代”“部类”等多角度解读馆藏珍贵古籍。如可在“可视探索”的“钤印赏析”中,了解“皇家印章”“私家印章”“机构印章”,以及印章所有者的生平情况;可在“作者空间分布”中,了解馆藏珍贵古籍作者的所属地域;可在“珍品赏析”的“字体”中,看到同一个字在不同古籍中的字形、笔画上的细微差异,初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书法风格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印文与出处
“读”字在不同古籍中的写法
三、古籍专题库
明万历玉海堂朱氏印本《牡丹亭》中的插图
此库是围绕《牡丹亭》进行的专题展示,包括“藏本展”,展示首都图书馆馆藏《牡丹亭》代表性版本,其中既有最为接近原本的版本,也有适合演出的改编本,还有著名的评点本,是研究《牡丹亭》版本演变的重要参考;“微剧场”,为“游园惊梦”视频短片,短片是首都图书馆联合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利用通义万相视觉生成大模型,以明万历刻朱氏玉海堂印本《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为蓝本,通过AIGC技术生成的;“公开课”,收录八场关于《牡丹亭》的公开课,其中苏州大学周秦教授和首都图书馆杨之峰研究馆员主讲的古籍公开课《古籍里的戏曲——领略流芳百世<牡丹亭>》,在线观看人次近180万。
“游园惊梦”视频短片
《古籍里的戏曲——领略流芳百世<牡丹亭>》讲座
平台为读者提供具有知识性、引导性、启发性的学习资源,激发读者阅读古籍、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多方位满足古籍爱好者与古籍研究者的多层次需求,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的有益探索,也是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图书馆力量。
访问方式
PC端访问:
登录首都图书馆网站—“资源”—“自建资源”—“首都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平台”(馆内馆外使用免登录)
或直接访问下列网址:
http://szlib.clcn.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