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事迹材料——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神舟飞船起飞之地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5-04-07 17:5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分享到:
【字体:  

宝日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境内,总面积1004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古、回、藏等4个民族159407人,辖区有我国重要国防科研试验基地——东风航天城和空军某基地分区,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和降落的地方,传承着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承载着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爱国佳话和历史荣耀。嘎查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坚持三个聚焦,以精神家园共筑、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和谐共建、民族事务共治、风险隐患共防为抓手,努力做出小嘎查大贡献。先后被评为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红色传承,永葆民族团结组织活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切实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促互融。新中国成立之初,宝日乌拉嘎查坚决拥护和响应党中央关于在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区建设陆上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决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1100多名牧民主动迁出水草丰美的牧场,12年三易其居,迁移700多公里,在茫茫戈壁上长途跋涉重建家园,谱写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次历史壮举,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壮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嘎查支部委员会充分挖掘党性教育资源,以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体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切实把东风镇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创新载体抓手,充分利用党员之家、草原书屋、红色党建蒙古包等阵地,发挥从额济纳旗走出的党的十四大代表南斯勒玛、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代表永青加布、党的十九大代表乌云苏依拉等典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书记第一课”“蒙古包里话党恩”“军地互学等各类活动,并通过党校老师授课、红马甲宣讲队入户、印发口袋本、发放定制音视频设备等多种方式,讲清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内容,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在互动交流中凝聚人心、升华感情、增进团结。

聚焦服务保障,凝聚民族团结思想合力

坚持服务保障境内两大军事基地建设和国防航天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双拥共建深度相嵌。续写爱国精神传佳话。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有效利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等阵地,阐释好载人航天”“两弹一星精神,讲好双拥共建”“三易旗府”“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动人故事,累计承办自治区中青班等各类班次80余次,培训学员3万余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支持国防、服务国防,军地双方相濡以沫、共襄伟业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服务两大基地做奉献。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全力配合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和回收保障,主动承担野外搜救、警戒安保、道路管控等工作,每年协助完成1.5万余人次的演训军供保障任务,累计疏散农牧民群众7.6万余人次,完成各类保障任务1700余次。深化军民共建促融合。积极推行三联三动工作机制,联合驻地部队常态化开展生态双拥林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汇演、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等活动,实施供暖、给排水、道路改造等军民融合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周末集市特色农畜产品进军营,引导农牧民在东风航天城内投资经营沪上阿姨饮品店、航盖蒙餐馆、银马镫进出口超市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各族驻地官兵提供丰富生活服务保障的同时,有效增加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

聚焦发展富民,激发民族团结内生动力

始终把乡村振兴、富民增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中之重,切实打牢服务保障国防军事、守护生态安全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基础。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将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备战备荒红色文化遗址等与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东风航天城、胡杨林景区等串联起来,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协同发展机制,从居延红枸杞、东风镇大沙枣、白绒山羊、肉驴、苁蓉等特色产业着手,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沿路经济发展格局,增强农牧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获益。2023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40%,农牧民产业性收入占比超过6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容,加大重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人畜安全饮水、砂石路建设、分散户供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嘎查硬化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用电通信等全覆盖。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并每年为边远农牧民每户提供600小药箱。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擀毡、马背文化节、长调比赛、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增进感情、增进团结。


初审:李倢

复审:李日树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事迹材料——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神舟飞船起飞之地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朗读

【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事迹材料——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神舟飞船起飞之地常开长盛, 宝日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境内,总面积1004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古、回、藏等4个民族159户407人,辖区有我国重要国防科研试验基地——东风航天城和空军某基地分区,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和降落的地方,传承着“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承载着“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爱国佳话和历史荣耀。嘎查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坚持“三个聚焦”,以精神家园共筑、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和谐共建、民族事务共治、风险隐患共防为抓手,努力做出“小嘎查”的“大贡献”。先后被评为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先进集体”。聚焦红色传承,永葆民族团结组织活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切实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促互融。新中国成立之初,宝日乌拉嘎查坚决拥护和响应党中央关于在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区建设陆上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决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1100多名牧民主动迁出水草丰美的牧场,12年三易其居,迁移700多公里,在茫茫戈壁上长途跋涉重建家园,谱写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次历史壮举,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壮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嘎查支部委员会充分挖掘党性教育资源,以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体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切实把东风镇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创新载体抓手,充分利用党员之家、草原书屋、红色党建蒙古包等阵地,发挥从额济纳旗走出的党的十四大代表南斯勒玛、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代表永青加布、党的十九大代表乌云苏依拉等典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书记第一课”“蒙古包里话党恩”“军地互学”等各类活动,并通过党校老师授课、“红马甲”宣讲队入户、印发“口袋本”、发放“定制”音视频设备等多种方式,讲清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内容,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在互动交流中凝聚人心、升华感情、增进团结。聚焦服务保障,凝聚民族团结思想合力坚持服务保障境内两大军事基地建设和国防航天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双拥共建深度相嵌。续写爱国精神传佳话。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有效利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等阵地,阐释好“载人航天”“两弹一星”精神,讲好“双拥共建”“三易旗府”“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动人故事,累计承办自治区中青班等各类班次80余次,培训学员3万余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支持国防、服务国防,军地双方相濡以沫、共襄伟业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服务两大基地做奉献。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全力配合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和回收保障,主动承担野外搜救、警戒安保、道路管控等工作,每年协助完成1.5万余人次的演训军供保障任务,累计疏散农牧民群众7.6万余人次,完成各类保障任务1700余次。深化军民共建促融合。积极推行“三联三动”工作机制,联合驻地部队常态化开展“生态双拥林”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汇演、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等活动,实施供暖、给排水、道路改造等军民融合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周末集市”特色农畜产品进军营,引导农牧民在东风航天城内投资经营“沪上阿姨”饮品店、航盖蒙餐馆、银马镫进出口超市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各族驻地官兵提供丰富生活服务保障的同时,有效增加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聚焦发展富民,激发民族团结内生动力始终把乡村振兴、富民增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中之重,切实打牢服务保障国防军事、守护生态安全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基础。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将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备战备荒红色文化遗址等与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东风航天城、胡杨林景区等串联起来,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协同发展机制,从“居延红”枸杞、东风镇“大沙枣”、白绒山羊、肉驴、苁蓉等特色产业着手,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沿路经济发展格局,增强农牧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获益。2023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40%,农牧民产业性收入占比超过6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容,加大重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人畜安全饮水、砂石路建设、分散户供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嘎查硬化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用电通信等全覆盖。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并每年为边远农牧民每户提供600元“小药箱”。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擀毡、马背文化节、长调比赛、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增进感情、增进团结。初审:李倢复审:李日树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宝日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境内,总面积1004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古、回、藏等4个民族159407人,辖区有我国重要国防科研试验基地——东风航天城和空军某基地分区,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和降落的地方,传承着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承载着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爱国佳话和历史荣耀。嘎查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坚持三个聚焦,以精神家园共筑、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和谐共建、民族事务共治、风险隐患共防为抓手,努力做出小嘎查大贡献。先后被评为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红色传承,永葆民族团结组织活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切实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促互融。新中国成立之初,宝日乌拉嘎查坚决拥护和响应党中央关于在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区建设陆上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决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1100多名牧民主动迁出水草丰美的牧场,12年三易其居,迁移700多公里,在茫茫戈壁上长途跋涉重建家园,谱写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次历史壮举,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壮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嘎查支部委员会充分挖掘党性教育资源,以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体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切实把东风镇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创新载体抓手,充分利用党员之家、草原书屋、红色党建蒙古包等阵地,发挥从额济纳旗走出的党的十四大代表南斯勒玛、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代表永青加布、党的十九大代表乌云苏依拉等典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书记第一课”“蒙古包里话党恩”“军地互学等各类活动,并通过党校老师授课、红马甲宣讲队入户、印发口袋本、发放定制音视频设备等多种方式,讲清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内容,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在互动交流中凝聚人心、升华感情、增进团结。

聚焦服务保障,凝聚民族团结思想合力

坚持服务保障境内两大军事基地建设和国防航天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双拥共建深度相嵌。续写爱国精神传佳话。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有效利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等阵地,阐释好载人航天”“两弹一星精神,讲好双拥共建”“三易旗府”“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动人故事,累计承办自治区中青班等各类班次80余次,培训学员3万余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支持国防、服务国防,军地双方相濡以沫、共襄伟业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服务两大基地做奉献。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全力配合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和回收保障,主动承担野外搜救、警戒安保、道路管控等工作,每年协助完成1.5万余人次的演训军供保障任务,累计疏散农牧民群众7.6万余人次,完成各类保障任务1700余次。深化军民共建促融合。积极推行三联三动工作机制,联合驻地部队常态化开展生态双拥林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汇演、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等活动,实施供暖、给排水、道路改造等军民融合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周末集市特色农畜产品进军营,引导农牧民在东风航天城内投资经营沪上阿姨饮品店、航盖蒙餐馆、银马镫进出口超市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各族驻地官兵提供丰富生活服务保障的同时,有效增加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

聚焦发展富民,激发民族团结内生动力

始终把乡村振兴、富民增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中之重,切实打牢服务保障国防军事、守护生态安全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基础。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将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备战备荒红色文化遗址等与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东风航天城、胡杨林景区等串联起来,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协同发展机制,从居延红枸杞、东风镇大沙枣、白绒山羊、肉驴、苁蓉等特色产业着手,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沿路经济发展格局,增强农牧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获益。2023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40%,农牧民产业性收入占比超过6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容,加大重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人畜安全饮水、砂石路建设、分散户供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嘎查硬化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用电通信等全覆盖。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并每年为边远农牧民每户提供600小药箱。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擀毡、马背文化节、长调比赛、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增进感情、增进团结。


初审:李倢

复审:李日树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