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谈感悟、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5-02-08 17:33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理论研究处  
分享到:
【字体: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民委将发言收集整理、陆续刊发,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在服务自治区办好

“两件大事”中贡献农大力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根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以汇聚专家学者力量为基础,加强理论宣讲与阐释。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团,赴各盟市宣讲百余次。撰写《“征服王朝论”错误辨析》、《强国必须强语 强语助力强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等理论文章,参与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内蒙古卷》的编纂工作。在《内蒙古日报》发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在聚焦服务“两件大事”中培育强国兴农人才》的主题文章,撰写《加快发展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服务产业 通过智能化、服务化提升我区新能源产业链质效》、《依托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关于加快建立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省部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近20余篇,多篇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二、以构建“大思政”体系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率先在自治区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该课程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课程组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类成果奖10余项。积极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峰论坛,承办“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高端学术论坛,有力地提升了基地影响力,拓宽了基地成员的学术视野。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党团日展示等活动,开展有形、有效、有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三、以服务落实五大任务为契机,明确基地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在保障国计民生的具体行动中,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成员主持国家级课题40余项,其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研究”等2项课题获批自治区民委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批自治区哲社优秀成果奖20余项,重要研究成果被求是网、国家民委网站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谈感悟、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5-02-08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理论研究处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谈感悟、抓落实,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民委将发言收集整理、陆续刊发,以供大家学习交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在服务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中贡献农大力量内蒙古农业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根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一、以汇聚专家学者力量为基础,加强理论宣讲与阐释。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团,赴各盟市宣讲百余次。撰写《“征服王朝论”错误辨析》、《强国必须强语 强语助力强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等理论文章,参与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内蒙古卷》的编纂工作。在《内蒙古日报》发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在聚焦服务“两件大事”中培育强国兴农人才》的主题文章,撰写《加快发展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服务产业 通过智能化、服务化提升我区新能源产业链质效》、《依托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关于加快建立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省部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近20余篇,多篇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二、以构建“大思政”体系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率先在自治区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该课程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课程组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类成果奖10余项。积极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峰论坛,承办“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高端学术论坛,有力地提升了基地影响力,拓宽了基地成员的学术视野。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党团日展示等活动,开展有形、有效、有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三、以服务落实五大任务为契机,明确基地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在保障国计民生的具体行动中,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成员主持国家级课题40余项,其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研究”等2项课题获批自治区民委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批自治区哲社优秀成果奖20余项,重要研究成果被求是网、国家民委网站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民委将发言收集整理、陆续刊发,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在服务自治区办好

“两件大事”中贡献农大力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根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以汇聚专家学者力量为基础,加强理论宣讲与阐释。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团,赴各盟市宣讲百余次。撰写《“征服王朝论”错误辨析》、《强国必须强语 强语助力强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等理论文章,参与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内蒙古卷》的编纂工作。在《内蒙古日报》发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在聚焦服务“两件大事”中培育强国兴农人才》的主题文章,撰写《加快发展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服务产业 通过智能化、服务化提升我区新能源产业链质效》、《依托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关于加快建立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等省部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近20余篇,多篇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二、以构建“大思政”体系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率先在自治区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该课程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课程组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类成果奖10余项。积极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峰论坛,承办“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高端学术论坛,有力地提升了基地影响力,拓宽了基地成员的学术视野。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广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党团日展示等活动,开展有形、有效、有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三、以服务落实五大任务为契机,明确基地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在保障国计民生的具体行动中,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成员主持国家级课题40余项,其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研究”等2项课题获批自治区民委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批自治区哲社优秀成果奖20余项,重要研究成果被求是网、国家民委网站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