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民族工作回顾:红山区2024年民族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1-28 11:05  来源:红山区民委  
分享到:
【字体:  

2024年,红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五大体系”和“八项工程”,全力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28条若干措施,召开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红山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五大体系”,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有形有感有效做好“结合”和“融入”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工作4次,区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接工作、争取支持,全力争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全区34家单位贯彻工作主线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深入推动民族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工程,征集理论文章50余篇。构建党员、干部、国民、社会“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3期。以“两月一周”为契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政策宣传宣讲、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650余场次,参与人数11万余人,发放宣传品、宣传手册2万余份,助推党的理论政策家喻户晓。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1600余次,探索实施“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制作“团团、结结”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小课堂、“一起学金句”、“红领巾领读人”等系列作品400余部,浏览量超过1600万人次。在《走进红山》栏目开设“红山脚下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题,采集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人物事迹,现已制作播放4期,线上浏览量4.3万人次。举办“盛世中华·龙舞红山”文化活动并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承办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在“我的新红山”客户端展播技艺、非遗宣传项目48期,创作文艺精品300余部,培育非遗传承基地13处,让红山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心灵的纽带。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山特色互嵌品牌。赤峰市红山区联心文化“石榴联心·同发展”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百柳社区被认定为赤峰市2024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同步打造宝山路社区等一批互嵌式发展特色社区,《赤峰市红山区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创建“1234”工作法打造互嵌式社区“新样板”》《社区经济赋能“三嵌入”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等互嵌式社区建设特色做法模式彰显红山特色。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举办红山区第九小学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研讨会、红山区与满洲里市“玉龙故里研学行”、“红领巾游赤峰”少先队文旅研学等活动。开展“国庆览山河旅行阅中华”线上打卡活动,浏览量2万人次,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促进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发挥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用。利用三道井子花乡谷、柳条沟自由露营地等资源优势,推出采果赏工之旅3日游、假日近郊智趣亲子行1日游、“史前文化游”、“民俗风情工业游”、“近郊乡村风情游”等5条精品线路,土豆王国小乐队与阿里郎组合为红山城市IP形象—玉灵儿创作的原创歌曲《灵动世界》在红山音乐节首次唱响,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平台。二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构建“以城市民族工作为主轴线,以互嵌式社区、红山文化、学校教育、融媒宣传为重要领域”的“一轴四域”创建思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培育示范典型力度,打造特色点位30个、精品点位13个,观学路线5条。将各点位、路线详细内容转化成电子地图,完成“红山脚下石榴红”画册、画报、宣传片、经验汇编等系列宣传产品,生动呈现红山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赤峰市民族工作回顾:红山区2024年民族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1-28
来源:红山区民委
朗读

赤峰市民族工作回顾:红山区2024年民族工作综述, 2024年,红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五大体系”和“八项工程”,全力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28条若干措施,召开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红山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五大体系”,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有形有感有效做好“结合”和“融入”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工作4次,区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接工作、争取支持,全力争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全区34家单位贯彻工作主线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深入推动民族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工程,征集理论文章50余篇。构建党员、干部、国民、社会“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3期。以“两月一周”为契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政策宣传宣讲、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650余场次,参与人数11万余人,发放宣传品、宣传手册2万余份,助推党的理论政策家喻户晓。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1600余次,探索实施“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制作“团团、结结”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小课堂、“一起学金句”、“红领巾领读人”等系列作品400余部,浏览量超过1600万人次。在《走进红山》栏目开设“红山脚下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题,采集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人物事迹,现已制作播放4期,线上浏览量4.3万人次。举办“盛世中华·龙舞红山”文化活动并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承办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在“我的新红山”客户端展播技艺、非遗宣传项目48期,创作文艺精品300余部,培育非遗传承基地13处,让红山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心灵的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山特色互嵌品牌。赤峰市红山区联心文化“石榴联心·同发展”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百柳社区被认定为赤峰市2024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同步打造宝山路社区等一批互嵌式发展特色社区,《赤峰市红山区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创建“1234”工作法打造互嵌式社区“新样板”》《社区经济赋能“三嵌入”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等互嵌式社区建设特色做法模式彰显红山特色。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举办红山区第九小学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研讨会、红山区与满洲里市“玉龙故里研学行”、“红领巾游赤峰”少先队文旅研学等活动。开展“国庆览山河旅行阅中华”线上打卡活动,浏览量2万人次,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促进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发挥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用。利用三道井子花乡谷、柳条沟自由露营地等资源优势,推出采果赏工之旅3日游、假日近郊智趣亲子行1日游、“史前文化游”、“民俗风情工业游”、“近郊乡村风情游”等5条精品线路,土豆王国小乐队与阿里郎组合为红山城市IP形象—玉灵儿创作的原创歌曲《灵动世界》在红山音乐节首次唱响,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平台。二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构建“以城市民族工作为主轴线,以互嵌式社区、红山文化、学校教育、融媒宣传为重要领域”的“一轴四域”创建思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培育示范典型力度,打造特色点位30个、精品点位13个,观学路线5条。将各点位、路线详细内容转化成电子地图,完成“红山脚下石榴红”画册、画报、宣传片、经验汇编等系列宣传产品,生动呈现红山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

2024年,红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五大体系”和“八项工程”,全力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28条若干措施,召开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红山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五大体系”,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有形有感有效做好“结合”和“融入”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工作4次,区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接工作、争取支持,全力争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全区34家单位贯彻工作主线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深入推动民族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工程,征集理论文章50余篇。构建党员、干部、国民、社会“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3期。以“两月一周”为契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政策宣传宣讲、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650余场次,参与人数11万余人,发放宣传品、宣传手册2万余份,助推党的理论政策家喻户晓。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1600余次,探索实施“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品牌。制作“团团、结结”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小课堂、“一起学金句”、“红领巾领读人”等系列作品400余部,浏览量超过1600万人次。在《走进红山》栏目开设“红山脚下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题,采集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人物事迹,现已制作播放4期,线上浏览量4.3万人次。举办“盛世中华·龙舞红山”文化活动并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承办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在“我的新红山”客户端展播技艺、非遗宣传项目48期,创作文艺精品300余部,培育非遗传承基地13处,让红山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心灵的纽带。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山特色互嵌品牌。赤峰市红山区联心文化“石榴联心·同发展”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百柳社区被认定为赤峰市2024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同步打造宝山路社区等一批互嵌式发展特色社区,《赤峰市红山区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创建“1234”工作法打造互嵌式社区“新样板”》《社区经济赋能“三嵌入”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等互嵌式社区建设特色做法模式彰显红山特色。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举办红山区第九小学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研讨会、红山区与满洲里市“玉龙故里研学行”、“红领巾游赤峰”少先队文旅研学等活动。开展“国庆览山河旅行阅中华”线上打卡活动,浏览量2万人次,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促进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发挥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用。利用三道井子花乡谷、柳条沟自由露营地等资源优势,推出采果赏工之旅3日游、假日近郊智趣亲子行1日游、“史前文化游”、“民俗风情工业游”、“近郊乡村风情游”等5条精品线路,土豆王国小乐队与阿里郎组合为红山城市IP形象—玉灵儿创作的原创歌曲《灵动世界》在红山音乐节首次唱响,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平台。二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构建“以城市民族工作为主轴线,以互嵌式社区、红山文化、学校教育、融媒宣传为重要领域”的“一轴四域”创建思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培育示范典型力度,打造特色点位30个、精品点位13个,观学路线5条。将各点位、路线详细内容转化成电子地图,完成“红山脚下石榴红”画册、画报、宣传片、经验汇编等系列宣传产品,生动呈现红山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