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实施“五项行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发布时间:2024-06-29 10:00  来源:乌拉特中旗民委  
分享到:
【字体:  

乌拉特中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县。乌拉特中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实施“五项行动”,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在祖国北疆构筑了一道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一、高站位实施“政治引领”行动,筑民族团结之根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建立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联创责任体系,明确任务清单、完善考核机制、定期调度工作,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强化机制建设,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实施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分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强化跟踪落实,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范畴,一体化、同步式督查问效、考核问责。

二、高标准实施“凝心铸魂”行动,塑民族团结之魂

全覆盖融入教育体系,注重干部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课时占比提高到16%。注重学校教育,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生动开展“开学第一课”“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会、班团队会等活动,覆盖师生1.5万人次。注重社会教育,整合“百人百讲”和“草原理论学习轻骑兵”等专业宣讲团资源,组建宣讲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170多场次,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多层次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以“籽籽相拥·同心筑梦”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承办全市“籽籽相拥·同心筑梦”主题“十个一”工程现场会。充分利用乌兰牧骑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三千孤儿入内蒙”典型故事,践行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温情,歌舞剧《我的家乡》入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保护和传承“乌拉特”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命名为自治区蒙古族铜银器制作文化之乡。立体化搭建载体平台,聚焦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成功创建自治区北疆文化研究院实践示范基地。精心打造红石榴民族团结主题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江格尔传习所,创建17个“8+N进”示范点。开设“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等专题专栏,充分发挥乌拉特中旗融媒体中心公众号、客户端、广播、电视、抖音、快手等平台作用,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全方位解读有关法律法规。

三、高质量实施“互嵌共融”行动,凝民族团结之心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紧紧抓住青少年关键期,健全完善普通优质学校与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对口帮扶共建机制,建立结对帮扶5对、结对教师30对,让各族学生共同成长、手足相亲。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成第三小学和第五幼儿园,实施第一小学、乌加河学校“四馆一室”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短板项目。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 “心连心”“一家亲”等群众性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年接待游客93.1万人次,旅游成为各族群众增进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高要求实施“共建共治”行动,夯民族团结之基。深化法治宣传,全面实施“八五”普法,突出抓好民法典宣传,开展“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增强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精准有效管理,建立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推进“网格化+微治理”工作,配备940名专兼职网格员,将民族事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夯实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法治基础。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全旗223名护边员全部配备护边员智慧服务终端,常态化协同部队执行联防联勤任务,涌现出中国“十大优秀护边员”杨东、“公安边防部队新时期群众工作先进个人”苏雅拉、自治区“十大护边员”钢巴图等一批模范典型。提供法律服务,组建“草原流动法庭”,建立蒙古语文诉讼服务机制,开设双语审理程序,为农牧民解决纠纷200余起,确保各族群众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

四、高水平实施“富裕边疆”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开展“六联共建”农牧“结亲”,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农牧“结亲”,组织12个苏木镇和93个嘎查村两两“结对”、农牧“结亲”,围绕组织联建、生产联促、活动联谊、资源联享、困难联助、生态联护“六联共建”机制,全面构建“南农北牧、南草北饲、北肥南施、北繁南育”农牧循环体系,有力推动资源配置优化、种养殖业结构调整、闲置资产盘活,实现农牧优势互补、农牧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全旗各苏木镇、嘎查村开展各民族联谊“主题党日”活动100余场次,建立供需清单147条,发展特色农畜产业链13条。推进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推动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提升”、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加”。全旗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1家,带动农牧户3027户,入社资金5928.53万元,预计每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增收10万元以上,合作社社员的年回报率平均可达到20%以上。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积极争取成为全国“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旗县,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兴边富民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了第一小学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建设、甘其毛都镇集中供暖改造、客运站改造工程、海流图镇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等24个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8.07亿元,实现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

五、高要求实施“共建共治”行动,夯民族团结之基。

深化法治宣传,全面实施“八五”普法,突出抓好民法典宣传,开展“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增强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精准有效管理,建立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推进“网格化+微治理”工作,配备940名专兼职网格员,将民族事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夯实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法治基础。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全旗223名护边员全部配备护边员智慧服务终端,常态化协同部队执行联防联勤任务,涌现出中国“十大优秀护边员”杨东、“公安边防部队新时期群众工作先进个人”苏雅拉、自治区“十大护边员”钢巴图等一批模范典型。提供法律服务,组建“草原流动法庭”,建立蒙古语文诉讼服务机制,开设双语审理程序,为农牧民解决纠纷200余起,确保各族群众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