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党建引领互嵌共融 民族团结花开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4-07-08 16:09  来源:临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赋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强化党建引领,以有形之魂培育“团结之花”

“一年来,我们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从遮阳的帽子到纳凉的扇子、从村巷口的议事点到集镇的门店、从出行的电动三轮车到村委广场的‘村村响’大喇叭……处处都成为‘创建’活动的阵地,人人都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角。我们大力推广‘道中华’微信公众号,让线上学习成为常态、线下学习融入日常。”八一乡党委书记张帅说道。

临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工作落实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区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区委书记、政府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临河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推动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用好用活现场教学基地、网络学院、云讲堂等优质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人民公园、竞香园、北边渠带状公园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着力建设中共临河第一支部旧址、黄河湾非遗文化长廊等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8个铸牢主题展厅(馆),搭建起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学习平台,以“有形”的高度,构建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格局。

坚持以文兴业,以有感之举培育“同心之花”

“党建引领新样板,党员干部来示范,家人治家新举措,社会治理新局面——新局面……靓丽北疆我家乡,城市宜居心舒畅,民族团结故事多,请听我们书记说——书记说。”在金川街道江林社区,宣讲员正在用快板讲述身边的变化,明快的节奏、幸福的笑容、接地气的宣讲,赢得了群众的连连喝彩。

临河区以活动促团结,以文化聚民心,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文艺队伍“草根力量”,在党建文化长廊、小广场等场所,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红色农家书屋”“送戏下乡”“板凳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各族群众对“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全面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主线“十个一”工程,唱响《同心圆》《临河 临河》等民族团结歌曲;编演《一把铁锹》《星火逐光》《感恩树》等情景剧;推出民族团结微信表情包“临团团”“临圆圆”等文创产品。充分发挥11个非遗传习基地,39项非遗项目,31名非遗传承人影响力,结合梨花节、旅游日等节庆活动,精心组织非遗文化现场展演和传授,以“有感”的广度,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合力。

增进民生福祉,以有效之方培育“共荣之花”

“我们这个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0.76亿元,项目建成后阴极铜产量达到10万吨/年,预计总营业收入由近三年的平均值36亿元/年提升至72亿元/年,是临河区第一家取得该国家级标准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临河区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航迪说道。

临河区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保障高质量发展,使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粮食产量超13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荣获“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国营新华林场成为全国示范林场,城乡交通运输达到5A级水平,入选2023年自治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十大工程”,围绕风电装备、新型装备智造和新材料等领域,推进三一重能二期500套主机生产;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大三一重能、龙腾光热等头部链主企业的协作配套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浙江振石、中复碳芯、伊索尔复合材料和上海电气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临河区落地生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解决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争取“保交楼”资金推动交付住房14000余套,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81万平方米;完成群众期盼已久的临陕路出口改造;“温暖工程”全面开工,加快城区集中供热改造,以“有效”的温度,让各族群众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