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江南记忆”,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4-11-01 13:32  来源:道中华  
分享到:
【字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有一片山水间古老而鲜活的土地。

这里有着令人陶醉流连的奇山丽水、魅力古镇,孕育了深刻影响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良渚文化,织就了千年来萦绕中国人心头的诗画江南梦……

这里,就是人杰地灵的浙江。  

浙水敷文、之江同心、勇立潮头、百年初心、诗画江南、浙里茶香、和合文化、南孔圣地、唐诗之路……202471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浙江体验项目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正式开展。步入这方古朴的四合院,你会立刻被扑面而来的浙风浙韵所围绕,真切感受到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浙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人人尽说江南好,在里,为我们打开了一幅领略江南之好的多彩画卷。

浙江省海盐县地方传统舞蹈——海盐滚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图为体验馆内的滚灯表演。(图片来源:嘉兴统战微信公众号)

01 诗画水乡:中国人的“江南记忆”

说到浙江,很多人会自然联系起江南。历史上江南一词就像中原一样,涵义多样,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经济区域和文化象征。若以地理而论,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以及福建北部等地都可以被划入广义的江南;但江南文化的地域概念范围实际上并不大,无非浙江、江苏以及上海这一区域。

文化是时间的恒河,跨越时空的界限。尽管许多中国人从未到过江南,但他们心中却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江南记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西湖岸边的悲欢离合,西施范蠡的泛舟隐去,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哪怕相距百岁千秋,相隔万水千山,江南就像文化中的印记,与国人相伴始终。

杭州西湖景区苏堤附近的景色。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杭州西溪湿地的宋韵花朝节。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江南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与其长期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历史上,江南地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了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在元代,江南地区的税收一度占据了全国的75%,到了明清时期,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四成左右。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上榜人数几乎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因此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说法。

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甬道(上图)和校园内的乾隆御碑(下图)。该地是明清时期浙江贡院的旧址,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图片来源:杭州高级中学官网)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通常来说,经济优势会造就文化强势,而文化的繁荣又会借助经济的力量向其他地区辐射。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像风与火一般,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社会科学有三个公认的基础学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探讨江南兴盛的秘密,我们不妨从这三个角度入手。

02 衣冠南渡:中国文人再建精神家园

农业时代的生产通常受制于两个条件:一是地理,二是人口。

以地理物候条件来看,江南自然是中国最优。但在先秦两汉时代,这里却没有成为经济中心。究其原因是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植被更茂盛,土地难以开垦。随着文明的发展,过去的荆棘密林被改造成鱼米之乡,为江南后来居上创造了地理条件。

但比土地更重要的是人口。西晋末战火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先后建立了政权。公元316年,长安被攻陷,晋愍帝投降。琅琊王司马睿率中原士族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开始向江南转移。

西晋王室南渡之后,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自此以后,中国历史似乎形成了一个定式——每一次社会动乱,都会造成人口的南迁。

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大都在北方,远离烽火狼烟的江南自然成为国人心中的桃花源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超越北方;到了元代,南方人口几乎占据中国人口总数的十之七八。

早期南渡的文人还沉浸在国破家亡悲痛中,江南的山川风物在他们眼中披着灰暗、伤悲的色彩,所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春日杭州,绽放的桃花与嫩绿的柳枝交织成间株杨柳间株桃的诗情画意。如画之境,常让人们顾盼流连。(图片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一方山水竟是如此的清朗秀丽。东晋文人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来表述对江南的最初印象。谢灵运的《山居赋》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启了江南文学的勃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更是证明到了唐代,江南已经由避祸之地变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魏晋南北朝时,衣冠南渡自然是被迫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过程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兴发,相对稳定的江南成为促进中华文明传播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之地。

03 京杭大运河:南北相连大一统的钥匙

江南地区可以因地理、人口而富庶,但要成为经济中心,还要有便于商贸的运输条件。而人类从古迄今最重要、最经济且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之一,就是水运。

宋代以后,杭州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千年之久。这不仅是依托江南的富庶丰饶,更是源于其作为京杭大运河起点的区位优势。直到近代太平天国截断漕运,加之海运兴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等因素,上海才逐渐取代杭州的经济中心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开凿了邗沟,成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雏形。到了隋朝,隋炀帝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和改建,使其贯通并连接洛阳与涿郡(今北京)。元代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由此奠定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

京杭大运河全程(上图)和清代《京杭运河全图》局部(下图)。后者系清朝河道官员实地绘制并进呈的京杭运河形势图。(图片来源:中国测绘学会微信公众号)

经济中心在南方,是由其地理物候所决定的。而北方则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成为众多王朝建都的地方。相比之下,华北地区的物产不如江南地区丰富,因此把南方物资运到北方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需求。元明清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使得国家更加依赖大运河来贯通南北,实现物资的调配和流通。

调配物资之余,京杭大运河还发挥着另一重要作用——平抑物价。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同一年份,有些地区可能会因丰收而谷贱伤农,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自然灾害而面临粮食短缺。这时,政府就会通过漕运来调配全国的粮食资源,从而平抑物价,赈济灾民。

京杭大运河自杭州始,途经江苏、山东、天津、河北等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滋养出一串如苏州、扬州这样的繁华城镇,更是在北端出了一个物华天宝的北京城。人们沿着运河来往交通,文化碰撞融合,使中国南北跨越地理阻隔,紧密相连。

位于北京通州的张家湾一带,自元朝起就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枢纽。《红楼梦》中林黛玉弃舟登岸的地方,大致就在今天的张家湾。图为张家湾镇通运桥上运粮的历史车辙。(图片来源:央广网)

《红楼梦》中的饮食起居引入不少南方物品,像糟鹅掌鸭信这样的淮扬菜系也经常出现在贾府的餐桌。这就是运河交通带来的生活上的南北融通。(图片来源:央广网)

曹雪芹的《红楼梦》,故事是从苏州开始的,而主体故事的发生地却着落在北京。贾雨村多次往返在运河之上,林黛玉进京、回南方葬父再回到北京贾府,南北往返走的都是运河。运河上的行船在贾宝玉的眼中,就是接林黛玉回南方的工具。因为怕失去林妹妹,贾宝玉是连摆在房里的船只模型都不忍直视。

可以说,曹雪芹借力运河构建的地理空间,呈现出了南北文化在流动中的差异与融合。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大一统思想观念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是庞大农业社会的重要命脉。它对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4 衢州南孔:天下一家的文化样本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奉孔子木像南渡,翌年被赐家衢州,敕建孔氏家庙。自此,孔氏大宗在衢州繁衍生息,至今已近千年。这就是浙江省衢州市南孔文化的起源。

元文宗曾问周围汉臣:你们汉人为何立儒家为国教,而远离如此华贵的佛学?对此,一位名叫陆春的汉臣给出了相当精辟的回答:佛教是金,道教是玉,而儒家是稻粮。人生可以没有金玉,却不能失去粮食。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皇帝,图为其画像。(资料图)

这正是儒学在中华文化中地位的体现,它看似简单直接,却深植于中国的生存结构之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儒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但在宋代以前,其学说体系并不十分完善。熟悉《论语》的人会发现,孔子往往以零散的方式探讨问题。真正让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学问,则是受南孔文化的影响。

南宋之初,孔氏家庙南迁到衢州后,必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儒家文化在吸收江南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对江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928日上午,孔子诞辰2575年祭祀典礼(上图)在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下图)举行。(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南宋理学家中,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四人就受南孔文化影响颇深。就地缘而言,朱氏所在婺源、吕氏所在金华、陆氏所在抚州分别在衢州东西两翼。他们也经常来往衢州,与孔子族人交往,尤其是朱熹曾经为孔氏后裔考证谱牒。可以说,理学的发生与南孔文化密不可分。

理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理一分殊,即认为天地间存在一个普遍的,而这个又能在万事万物之中得以体现。这一命题改变了过去儒家散点式的讨论方法,使儒学更加系统化。儒家转化为儒学,是在南孔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逐步完成的。

衢州实景剧《东南阙里》,光影流转水亭门城墙下再现了多年前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及孔门族长携孔氏大宗扈跸南渡、寓居衢州的历史场景。(图片来源:中国网)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贺信中指出: “儒学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衢州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之美誉,是孔氏南孔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浙江的历史文脉传承中具有独特优势。

人们通常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理的,一个是精神的。地理上的故乡有明确的坐标和边界,而精神上的故乡则流淌在人们的记忆和情感之中。即使未曾亲临,画舫、烟雨、湖泊、丝绸、荷莲、园林、水墨、小桥流水等江南的标志性符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江南,因而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些记忆,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东方美学盛宴中被定格。上图为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观;下图为开幕式节目之一《西湖莲开》。(图片来源:新华网)

作为江南文化的主体之一,浙江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从陆游到赵孟頫,从竺可桢到钱学森,从秋瑾在绍兴英勇就义到红船从嘉兴起航……浙江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

如今,浙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野下,浙江天下一家、包容万象的中华文化品格,显得尤为宝贵。

江南好,在这里,在我们记忆里,在文化传承里。能不忆江南?谁不更爱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