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切实发挥好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依托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积极辅以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育成效。
一、聚焦“点”,推动课上课下融合。内蒙古财经大学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始终聚焦课堂和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断推动课上课下有机融合。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一方面,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运用案例、讨论和VR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打造了“草原额吉都贵玛—民族团结虚拟仿真教学”“齐心协力建包钢”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实现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制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确定了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具体内容,依托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围绕石榴籽“八个一”工程的核心内容,参与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读本,并开设“石榴籽”专题课,更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延长“线”,推动校内校外融合。内蒙古财经大学积极打造校内校外思政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同频共振。一方面,借助与昭君博物院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的平台,不断延展实践教学的形式,探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博物馆教育功能,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加强双方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借助校外实践研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加“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深入探讨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技法,充分交流互学互鉴。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备课暨暑期实践研修”活动,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丰富素材。
三、覆盖“面”,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内蒙古财经大学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育人模式,辅以课堂教学,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成效。充分运用互联网及其移动终端、云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网络技术,将虚拟实践、网上实践作为新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构建“互联网+思政”的线上平台,把教学目标要求与网络平台建设结合起来。借助全区首家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基地所开发的“草原额吉都贵玛”课,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认同感、获得感,使大学生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截止2024年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已有15000余名学生全过程学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