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25 10:56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字体: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习近平

赤峰,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名贯古今,是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于此。

“交流”“融合”,是这片古老土地携带的历史文化基因。近年来,赤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传承中华文明,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位于红山脚下的红山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红山玉器、一幅幅生动的考古发掘照片、一段段凝练且内涵丰富的文字,吸引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大家感慨地说,这些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距今约6000年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仰韶文化正散发着蓬勃生命力,中原仰韶文化与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相碰撞而产生了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红山文化。”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孙永刚说,红山文化实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赤峰市多个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办展能力,建设完善数字科普区、虚拟展厅、环幕影院、观景平台等互动体验场所,给观众带来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参观者表示,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各个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比以前方便多了。

红山文化是赤峰市的亮丽名片。在建筑上,在道路上,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玉龙的形象,红山文化早已深入赤峰人民的心中。

“近年来,赤峰市相继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红山文化遗址群和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赤峰市副市长张继康说。

感受过穿越千年的红山文化魅力后,记者来到老哈河北岸,探秘辽中京遗址。

清风习习,巍巍耸峙千年的古塔轻奏着悠扬的梵音,塔下游人如织。大明塔旁,辽中京博物馆恢宏大气,古色古香又不乏现代气息。古城、古塔、博物馆三位一体,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旅游观光相得益彰。

辽中京博物馆内,草原青铜器展,展示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面貌;古都辽中京展,再现辽中京昔日风采;“契丹风云录”用6个历史场景,让观众对辽代、辽中京形成初步认识……“三足簋、青铜鼎等礼器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而车马具如车轭、马衔、方铃,生活器具如六连罐、立兽口青铜豆等,又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辽中京博物馆馆长宫相才介绍,这些文物生动展现了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进行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鲜活教材。除了展览,博物馆还举办线下+线上“趣看文物”“诗词大会”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赤峰市宁城县民委主任宁晋说。

搭好文旅舞台,谱写“三交”华章

初夏时节,“燕山北麓·百里画廊”第三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让宁城县长皋村热闹非凡。在这里,有一丛生长了300余年的牡丹,每当开花时节,都会引来众多游客观赏。

“为了与北方蒙古部族和平共处,康熙皇帝的堂妹固伦公主嫁给喀喇沁中旗祖乌梁海氏、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此花作为陪嫁物从北京移植而来。从此,这株牡丹便在塞北草原生根、繁衍,人们称之为‘陪嫁牡丹’。”在牡丹花棚旁的民居内,记者见到了“陪嫁牡丹”的第十三代传人乌立光。

“我们家族把牡丹当作传家宝,精心养护,即便家族几经劫难,牡丹花仍得以保存至今。”乌立光说。这株珍奇艳丽的牡丹,作为汉、满、蒙古等民族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有力见证,在当地传为佳话。

“带孩子感受这些感人的历史故事,能让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游客杨温丽说。

由宁城出发,向北驱车近200公里,便抵达有着“龙凤故里”响亮名号的翁牛特旗。翁牛特旗是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龙”碧玉龙和“中华第一凤”陶凤杯的出土地。

近年来,翁牛特旗以龙凤文化和大漠风光极限运动为引领,全面实施全域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打响“龙凤故里心灵之旅”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每年夏天,在当地4A级景区玉龙沙湖,都会上演以翁牛特传统非遗民歌为蓝本创作编排的《诺恩吉雅》大型实景剧。据说,只要“诺恩吉雅”的旋律一响起,马上会有众声应和,那古老的旋律听似简单却又千回百转。

“因为‘诺恩吉雅’寄托着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翁牛特旗民委主任萨仁夫介绍,中华文明植根于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我们把文化融入旅游全过程,通过挖掘凝练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赤峰市制定“一线一环一带”旅游空间发展规划,整合12个旗县区优势资源,有机串联36个重点点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铸魂,守好学校主阵地

“作为我国的模范自治区,内蒙古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现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青年人应当始终心向党,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5月是内蒙古的“民族政策宣传月”,22日晚,赤峰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这一主题,走进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同龄人的视角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理论阐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青年心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赤峰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社会实践各环节,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赤峰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齐建萍表示。

赤峰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2021年,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成立,面向赤峰学院全体学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程,并通过巡回演讲、专题讲座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拥护者、践行者。

走进红山区第十七小学,校园文化墙、教学楼“五横三纵”廊道文化、教室文化,处处体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我舅舅家在临潢家园,那里生活着许多不同民族的居民,大家互相帮助,亲如一家。2019年,习爷爷到过那里,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红山区第十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一涵,为同学讲述了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组织全市547所中小学校同步举办“革命英雄在心中”系列课本剧创演;通过“同上一堂课”、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上好开学第一课;依托全市77处烈士陵园等纪念场馆、4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8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赤峰市形成了“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三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赤峰常态化全员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示范点为载体,全面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使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赤峰市民委主任斯钦表示,赤峰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中华文化新辉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内蒙古赤峰市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25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朗读

内蒙古赤峰市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习近平
  赤峰,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名贯古今,是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于此。
  “交流”“融合”,是这片古老土地携带的历史文化基因。近年来,赤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传承中华文明,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位于红山脚下的红山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红山玉器、一幅幅生动的考古发掘照片、一段段凝练且内涵丰富的文字,吸引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大家感慨地说,这些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距今约6000年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仰韶文化正散发着蓬勃生命力,中原仰韶文化与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相碰撞而产生了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红山文化。”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孙永刚说,红山文化实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赤峰市多个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办展能力,建设完善数字科普区、虚拟展厅、环幕影院、观景平台等互动体验场所,给观众带来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参观者表示,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各个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比以前方便多了。
  红山文化是赤峰市的亮丽名片。在建筑上,在道路上,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玉龙的形象,红山文化早已深入赤峰人民的心中。
  “近年来,赤峰市相继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红山文化遗址群和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赤峰市副市长张继康说。
  感受过穿越千年的红山文化魅力后,记者来到老哈河北岸,探秘辽中京遗址。
  清风习习,巍巍耸峙千年的古塔轻奏着悠扬的梵音,塔下游人如织。大明塔旁,辽中京博物馆恢宏大气,古色古香又不乏现代气息。古城、古塔、博物馆三位一体,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旅游观光相得益彰。
  辽中京博物馆内,草原青铜器展,展示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面貌;古都辽中京展,再现辽中京昔日风采;“契丹风云录”用6个历史场景,让观众对辽代、辽中京形成初步认识……“三足簋、青铜鼎等礼器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而车马具如车轭、马衔、方铃,生活器具如六连罐、立兽口青铜豆等,又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辽中京博物馆馆长宫相才介绍,这些文物生动展现了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进行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鲜活教材。除了展览,博物馆还举办线下+线上“趣看文物”“诗词大会”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赤峰市宁城县民委主任宁晋说。
  搭好文旅舞台,谱写“三交”华章
  初夏时节,“燕山北麓·百里画廊”第三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让宁城县长皋村热闹非凡。在这里,有一丛生长了300余年的牡丹,每当开花时节,都会引来众多游客观赏。
  “为了与北方蒙古部族和平共处,康熙皇帝的堂妹固伦公主嫁给喀喇沁中旗祖乌梁海氏、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此花作为陪嫁物从北京移植而来。从此,这株牡丹便在塞北草原生根、繁衍,人们称之为‘陪嫁牡丹’。”在牡丹花棚旁的民居内,记者见到了“陪嫁牡丹”的第十三代传人乌立光。
  “我们家族把牡丹当作传家宝,精心养护,即便家族几经劫难,牡丹花仍得以保存至今。”乌立光说。这株珍奇艳丽的牡丹,作为汉、满、蒙古等民族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有力见证,在当地传为佳话。
  “带孩子感受这些感人的历史故事,能让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游客杨温丽说。
  由宁城出发,向北驱车近200公里,便抵达有着“龙凤故里”响亮名号的翁牛特旗。翁牛特旗是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龙”碧玉龙和“中华第一凤”陶凤杯的出土地。
  近年来,翁牛特旗以龙凤文化和大漠风光极限运动为引领,全面实施全域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打响“龙凤故里心灵之旅”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每年夏天,在当地4A级景区玉龙沙湖,都会上演以翁牛特传统非遗民歌为蓝本创作编排的《诺恩吉雅》大型实景剧。据说,只要“诺恩吉雅”的旋律一响起,马上会有众声应和,那古老的旋律听似简单却又千回百转。
  “因为‘诺恩吉雅’寄托着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翁牛特旗民委主任萨仁夫介绍,中华文明植根于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我们把文化融入旅游全过程,通过挖掘凝练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赤峰市制定“一线一环一带”旅游空间发展规划,整合12个旗县区优势资源,有机串联36个重点点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铸魂,守好学校主阵地
  “作为我国的模范自治区,内蒙古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现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青年人应当始终心向党,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5月是内蒙古的“民族政策宣传月”,22日晚,赤峰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这一主题,走进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同龄人的视角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理论阐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青年心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赤峰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社会实践各环节,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赤峰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齐建萍表示。
  赤峰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2021年,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成立,面向赤峰学院全体学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程,并通过巡回演讲、专题讲座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拥护者、践行者。
  走进红山区第十七小学,校园文化墙、教学楼“五横三纵”廊道文化、教室文化,处处体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我舅舅家在临潢家园,那里生活着许多不同民族的居民,大家互相帮助,亲如一家。2019年,习爷爷到过那里,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红山区第十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一涵,为同学讲述了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组织全市547所中小学校同步举办“革命英雄在心中”系列课本剧创演;通过“同上一堂课”、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上好开学第一课;依托全市77处烈士陵园等纪念场馆、4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8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赤峰市形成了“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三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赤峰常态化全员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示范点为载体,全面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使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赤峰市民委主任斯钦表示,赤峰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中华文化新辉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习近平

赤峰,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名贯古今,是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于此。

“交流”“融合”,是这片古老土地携带的历史文化基因。近年来,赤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传承中华文明,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位于红山脚下的红山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红山玉器、一幅幅生动的考古发掘照片、一段段凝练且内涵丰富的文字,吸引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大家感慨地说,这些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距今约6000年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仰韶文化正散发着蓬勃生命力,中原仰韶文化与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相碰撞而产生了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红山文化。”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孙永刚说,红山文化实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赤峰市多个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办展能力,建设完善数字科普区、虚拟展厅、环幕影院、观景平台等互动体验场所,给观众带来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参观者表示,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各个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比以前方便多了。

红山文化是赤峰市的亮丽名片。在建筑上,在道路上,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玉龙的形象,红山文化早已深入赤峰人民的心中。

“近年来,赤峰市相继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红山文化遗址群和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赤峰市副市长张继康说。

感受过穿越千年的红山文化魅力后,记者来到老哈河北岸,探秘辽中京遗址。

清风习习,巍巍耸峙千年的古塔轻奏着悠扬的梵音,塔下游人如织。大明塔旁,辽中京博物馆恢宏大气,古色古香又不乏现代气息。古城、古塔、博物馆三位一体,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旅游观光相得益彰。

辽中京博物馆内,草原青铜器展,展示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面貌;古都辽中京展,再现辽中京昔日风采;“契丹风云录”用6个历史场景,让观众对辽代、辽中京形成初步认识……“三足簋、青铜鼎等礼器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而车马具如车轭、马衔、方铃,生活器具如六连罐、立兽口青铜豆等,又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辽中京博物馆馆长宫相才介绍,这些文物生动展现了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进行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鲜活教材。除了展览,博物馆还举办线下+线上“趣看文物”“诗词大会”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赤峰市宁城县民委主任宁晋说。

搭好文旅舞台,谱写“三交”华章

初夏时节,“燕山北麓·百里画廊”第三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让宁城县长皋村热闹非凡。在这里,有一丛生长了300余年的牡丹,每当开花时节,都会引来众多游客观赏。

“为了与北方蒙古部族和平共处,康熙皇帝的堂妹固伦公主嫁给喀喇沁中旗祖乌梁海氏、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此花作为陪嫁物从北京移植而来。从此,这株牡丹便在塞北草原生根、繁衍,人们称之为‘陪嫁牡丹’。”在牡丹花棚旁的民居内,记者见到了“陪嫁牡丹”的第十三代传人乌立光。

“我们家族把牡丹当作传家宝,精心养护,即便家族几经劫难,牡丹花仍得以保存至今。”乌立光说。这株珍奇艳丽的牡丹,作为汉、满、蒙古等民族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有力见证,在当地传为佳话。

“带孩子感受这些感人的历史故事,能让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游客杨温丽说。

由宁城出发,向北驱车近200公里,便抵达有着“龙凤故里”响亮名号的翁牛特旗。翁牛特旗是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龙”碧玉龙和“中华第一凤”陶凤杯的出土地。

近年来,翁牛特旗以龙凤文化和大漠风光极限运动为引领,全面实施全域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打响“龙凤故里心灵之旅”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每年夏天,在当地4A级景区玉龙沙湖,都会上演以翁牛特传统非遗民歌为蓝本创作编排的《诺恩吉雅》大型实景剧。据说,只要“诺恩吉雅”的旋律一响起,马上会有众声应和,那古老的旋律听似简单却又千回百转。

“因为‘诺恩吉雅’寄托着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翁牛特旗民委主任萨仁夫介绍,中华文明植根于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我们把文化融入旅游全过程,通过挖掘凝练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赤峰市制定“一线一环一带”旅游空间发展规划,整合12个旗县区优势资源,有机串联36个重点点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铸魂,守好学校主阵地

“作为我国的模范自治区,内蒙古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现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青年人应当始终心向党,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5月是内蒙古的“民族政策宣传月”,22日晚,赤峰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这一主题,走进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同龄人的视角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理论阐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青年心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赤峰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社会实践各环节,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赤峰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齐建萍表示。

赤峰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2021年,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成立,面向赤峰学院全体学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程,并通过巡回演讲、专题讲座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拥护者、践行者。

走进红山区第十七小学,校园文化墙、教学楼“五横三纵”廊道文化、教室文化,处处体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我舅舅家在临潢家园,那里生活着许多不同民族的居民,大家互相帮助,亲如一家。2019年,习爷爷到过那里,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红山区第十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一涵,为同学讲述了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组织全市547所中小学校同步举办“革命英雄在心中”系列课本剧创演;通过“同上一堂课”、国旗下演讲等形式上好开学第一课;依托全市77处烈士陵园等纪念场馆、4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8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赤峰市形成了“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三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赤峰常态化全员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示范点为载体,全面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使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赤峰市民委主任斯钦表示,赤峰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中华文化新辉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