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盟市动态

  •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五...

    2024-11-17 朗读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五个三”工作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近年来,阿旗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五个三”工作法,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实现“党建引领、干群同心、民族团结、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新发展格局。开展“三亮”行动,打造先锋队伍强引领在打造“最强党支部”过程中,达兰花嘎查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行动,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中,不断明确党员身份定位,增强党员及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坚持把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嘎查“两委”及党员开展政策宣传、慰问老党员、环境整治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及党员为民服务的职责;建立党员承诺践诺台账,切实为群众办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的实事。今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草原书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平台,组织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宣讲活动8场次,覆盖各族群众500余人次,积极营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三个小院”,强化振兴阵地夯基础坚持以“传承石榴籽精神,加强民族情谊”为目标,因地制宜打造“石榴小院”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并依托“石榴小院”,成立“石榴志愿服务队”,开展困难群众慰问、清理毒草黄花刺茄、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让各族群众共享创建成果;以赵岩华为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打造“技术小院”,为嘎查各族农牧户无偿传授、分享种植经验、农业技能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将凭借自身手艺制作手工奶食品的萨仁图雅家庭打造为“产业小院”,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激发周边群众参与庭院经济的热情,带动更多牧户增收致富。创建“三个基地”,提升教育功能树精神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来自天津、沈阳、赤峰等地的知识青年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深厚的民族情谊为基础,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并建设一处“知青之家”,做为红色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传承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将达兰花嘎查的老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马文化协会的成立者斯日吉嘎瓦修建的小型马文化博物馆创建为“蒙古马”精神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弘扬“蒙古马”精神,增强了各族群众凝聚力;为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服饰及刺绣技艺的发展,打造集培训、展销、参观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通过“以老带新教技艺,口口相传授经验”等传、帮、带方式,训练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三大产业”,拓宽致富渠道促增收达兰花嘎查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种养结合的主导产业和锦鸡儿加工、民族刺绣等辅助产业。一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现有肉牛存栏2100多头、肉羊存栏8000多只;近几年,达兰花嘎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落实高标准农田3000亩,新建棚圈5000平方、新建青贮窖3000立方;引导农牧民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倡种植玉米、青贮、紫花苜蓿、燕麦等农作物,实现农牧民自己的养殖饲草料自己供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牧民收入。二是发展锦鸡儿产业。2021年,达兰花嘎查在苏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整合12个嘎查村1000万扶贫资金建设一处锦鸡儿产业生产加工车间,以锦鸡儿为原料生产畜牧饲料和生物燃料为主,实现了每个嘎查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解决了20个牧民的就业问题。三是发展刺绣产业。通过聘请专业老师培训周边群众从事民族刺绣工作,同时与相关企业联系,采取订单销售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民族刺绣制作,增加收入。达兰花嘎达从事民族刺绣产业的人有30人,平均增收年收入2万元。探索“三治融合”,规范基层事务助和谐达兰花嘎查探索创新“党建引领抓治理、联防联动促振兴”的基层治理模式,将全嘎查共分9个网格、下设9个网格员,12支志愿服务队,各网格员及志愿服务队协助党支部协调处理各类基层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通过“三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自治,即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特色化打造“四议两公开”协商议事平台,群众有事都拿到会议上商量;德治,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移风易俗。以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举办“村晚”等文娱活动,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培养“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使村民们见贤思齐。法治,即实施“八五”普法,定期联合苏木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内蒙古罕乌拉律师事务律师开展巡回普法讲座,为减少或解决多发的草牧场、林地经营权使用权纠纷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党建执笔”谱写草...

    2024-11-15 朗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党建执笔”谱写草原上的民族团结之歌, 穿过大片的香果红果林,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的党群服务中心,嘎查“两委”、农牧民代表、新优特林果产业园区负责人三方围坐在一起,正讨论着今年产业园为嘎查集体经济、农牧民带来的效益,氛围和气,好不热闹。“想起那时初来乍到,听不懂这里的方言和蒙语,吃不惯这里的牛羊肉,喝不惯咸奶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牧民‘安达’们的热情帮助下,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来自河北的林果产业园区负责人王宝林感慨道。据了解,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党委引进一批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按照“一引领三融合”工作思路,即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以争创坚强堡垒“模范”党支部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民族特色产业“引进来、留下来、融进来”,带领各族群众赚上“生态钱”、吃上“幸福饭”。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情景是乌拉特前旗推进民族团结的缩影。位于祖国北疆的乌拉特前旗,是河套平原上璀璨的“塞外明珠”,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花盛开的地方。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生活的蒙、汉、回、壮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走出了一条乌拉特前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之路。“党群服务中心、传习所、红色教育基地都是民族团结大舞台,我们通过乌拉特民歌、爬山调、快板、蒙古族舞蹈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民族文化,增加了各族群众间的相互了解,当地民族团结的氛围也更加浓厚了。”乌拉特民歌非遗传承人莎茹拉高兴地说。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以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多维度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创新运用“1+13+N”的工作模式,以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为核心,搭建3个苏木镇、3个社区、7个机关共13个各具特色的示范观摩点,“N”个实践教育点遍布全旗,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乌梁素海‘冰雪节’、那达慕大会、西部民歌会、非遗展览等传统活动,影响范围也比较广,目前已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村民茶话会’‘民族团结心向党 感恩奋进一家亲’联创联建等理论测试、专题培训、观摩学习、传统文化等活动500余场次”。旗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福平说。千姿百态民族韵,团结一心创辉煌。如今的乌拉特前旗持续聚焦党建引领,把握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各族儿女携手同心、休戚与共、奋发图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

  • 扎兰屯职业学院扎实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

    2024-11-14 朗读

    扎兰屯职业学院扎实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 扎兰屯职业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点、线、面多维度、全覆盖的一体化育人机制,以《中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建设为抓手,从多方面入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更加生动地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一、课堂教学:融合北疆文化,力求讲深、讲透、讲活。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从“别人教”转为“自己学”,老师精心设计课前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如在《概论》课堂教学中深入持久开展“我是民族政策法规宣传达人”“我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传播达人”“我来讲‘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的故事”等主题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实践路径,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着眼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发扬“传帮带”传统,组建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老中青相结合的“北疆遗韵,浸润匠心”育人团队,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北疆文化,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三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概论》课程高质量建设。在教学资源挖掘和编制教学资源读本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相结合,与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优势,与内蒙古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生动实践相结合,不断夯实《概论》课程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概论》课程教学辅助资源,充分发挥《概论》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教学研究:以研促教,赋能《概论》教学提质增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无缝对接。《概论》课程教师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基于北疆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助推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级课题“以扎兰屯职业学院为例研究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全育人等实践路径和策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教学拓展:知行合一,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在假期时,带领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活动。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当地北疆文化的内容,将课堂中老师讲授的内容和教材中展现的内容深度融合到一起,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和北疆民族文化实践基地这两大基地,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仅是老师给学生进行讲解,更有学生担任讲解员,为师生进行讲解,开展多样式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 通辽科尔沁区:解锁旅游促“三交”新格局

    2024-11-14 朗读

    通辽科尔沁区:解锁旅游促“三交”新格局, 近年来,科尔沁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为文旅产业赋能增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灵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旅游促“三交”计划落地落实落细,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基础。做大核心景区促“三交”,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不同民族的群众汇聚各景区,在参观体验中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二是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民族理论政策的培训力度,规范从业人员服务用语,弘扬和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引导各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理念有效融入各A级景区,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景观小品,在导游讲解词中融入民族团结内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使旅游景区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突出文旅融合促“三交”,共促共创地方文化特色和品牌一是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提升科尔沁区旅游品牌的号召力和知名度。围绕文化旅游主线,先后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弘扬北疆文化第十三届科尔沁金秋采摘季活动、“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打造地方文旅品牌,引导各民族群众在旅游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旅游业增收富民作用,展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和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通过打造富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各族群众全面交流。打造科尔沁区第一批旗县区级非遗特色村镇4个(莫力庙苏木、清河镇、敖力布皋镇、大林镇)、特色街区1个(“万柿大集”步行街),提升文化底蕴,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三是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优秀文艺作品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融。原创话剧《马走日》获得通辽市“五个一”孵化项目和优秀作品巡演项目的扶持,开展呼和浩特巡演活动,受众达1000余人。文旅融合驻场演出歌舞剧《彩云飘落的地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舞台精品工程项目”的扶持完成首演,受众达1000余人。科尔沁区乌兰牧骑组织创作的18部文艺作品,通过巡演、展演的方式开展活动近30余场,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不断满足了各族群众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搭建交流平台促“三交”,共绘共融民族文化和情感一是举办“称王辽河”第二届内蒙古篮球三分扣篮大赛、“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利用旅游景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植入体育旅游项目,使体育竞技和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充分展现旅游与体育竞技相融合的魅力,进一步提升科尔沁区旅游品牌形象。二是举办“革命教育润童心”系列思政课堂、“国庆来通博 百米长卷献祖国”、“世源温泉”周边行等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量身定制专属活动,在各景区景点嵌入中华文化符号,深挖文化内涵,让旅游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各民族群众团结交融的纽带。三是将各A级景区纳入科尔沁旅游参观路线,推出三条“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自驾游路线,积极推动区内各景区与周边区外景区联票优惠,实现旅游市场和客源共享。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旅游为民、旅游共融,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平台。

  • 五原县: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巾帼力量”

    2024-11-13 朗读

    五原县: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巾帼力量”, 近年来,五原县妇联聚焦主线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激发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巾帼力量与智慧,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五原县妇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以及“巾帼宣讲队”、妇女之家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十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为载体,发挥典型带动具象化思想引领作用,以一个妇女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妇女之家”辐射一个村、社区的模式,让党的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联合工会、团委做好交友联谊服务,联合民政局开展婚前教育讲座,联合图书公司免费捐赠图书100册;联合供电、公安、扬帆志愿者协会等部门慰问困境儿童50余人;联合乌兰牧骑送文艺大餐,丰富妇女儿童精神生活,公益演出30余场;联合卫生系统送健康,截至目前,已开展“两癌”筛查4800余人次,公益讲座10余场,免费义诊10余场;联合红十字会和应急救援大队送急救知识,开展5场培训;联合教育局深化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讲座20余场次;联合司法局送法律关爱到基层、到乡村学校进行6次法律关爱活动。1400余名执委常态化开展做小事、做好事活动,通过早晚问安、送一个法律小知识等具体举措,切实把暖心举动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开设妇联执委公益培训班,开设书画、家庭教育、语言矫正3个不同类型的公益班,服务30余名妇女儿童,为家庭节约5万余元费用。开展保护黄河母亲共植巾帼生态林公益行动,向妇女传递“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组织71名爱心阿姨与100户108名困境儿童结对,女警志愿服务队“警察妈妈”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儿童群体中传授安全知识。“邻里帮”“石榴籽”“板凳议事会”等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串门走访拉家常了解辖区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排查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并向群众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宣传“两癌”筛查、妇女儿童维权等内容,让温暖及时送达。发放2023年—2024年度“春蕾助学金”73200元,资助47名春蕾女童,让温暖更加厚重。把各族妇女的创业就业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合互促,组织妇女积极参加妇女家政、电商等创业创新活动,提升妇女创业技能,促进妇女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广大妇女群众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开展“ 职引未来筑梦青春”高校毕业生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为全县未就业群众、各族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难题,解答就业政策等。在五原县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土地上,各族妇女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真谛,展现着新时代女性的巾帼风采与担当。

  • 呼伦贝尔市召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024-11-13 朗读

    呼伦贝尔市召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动员大会, 11月12日,呼伦贝尔市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毽球、抢枢、波依阔(传统曲棍球)项目代表队出征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动员大会。鄂温克族自治旗抢枢队全体成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民委全体干部职工,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代表,海拉尔区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群众和志愿者代表等共300人在现场参加会议。牙克石市毽球队全体成员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波依阔(传统曲棍球)队全体成员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参加动员会议。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进磊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自治区民委、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纪律规定》的通知和《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行前事项的通知》并要求,各队运动员、教练员、领队要紧紧围绕“团结奋斗、扬帆征程”大会主题,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遵守大会纪律,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严肃赛风赛绩,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呼伦贝尔市各族人民共同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

  • 巴彦淖尔手工艺人:从《概论》中找灵感,设计文创...

    2024-11-12 朗读

    巴彦淖尔手工艺人:从《概论》中找灵感,设计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家人们,我手中的这个挂件,就是我们团队打造的‘新石器时代C形黄玉龙’……”乌拉特草原的天色刚蒙蒙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同心创业街的手工艺人、市级非遗铜银器制作传承人庄俊,便在网络直播中开启了新的一天。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以下简称《概论》)中涉及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打造成文创产品,是庄俊和设计创作团队半年多前找到的新方向。用他们的话来形容,从《概论》中“挖到了富矿”。“乌拉特中旗农牧民设计、创作、销售《概论》文创产品的过程,是学《概论》、用《概论》、传播《概论》的生动实践。”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边旭东表示,“这一举措将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非遗传承、《概论》宣传等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既助力了北疆文化品牌创建,同时也对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学好用好《概论》具有启发和示范意义。”与《概论》结缘——乌拉特中旗掀起学《概论》热潮甲辰龙年大年初三,乌拉特中旗政府副旗长乌日娜通过微信给老朋友——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杰拜年时,收到对方发来的一幅印在《概论》教材上的C形黄玉龙图片。“看到这幅图片,我似乎找到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乌日娜说。▲庄俊(左一)在介绍“金石交”产品——C形黄玉龙挂件。孙文振摄 乌拉特中旗地处祖国正北方,“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历史上,这里就流传着铜银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如今,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银器制作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2021年7月,乌拉特中旗先后投入包括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近2900万元资金,全方位打造了占地3100平方米的同心创业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同心创业街”),将全旗各族手工艺人凝聚在一起,开始抱团创业。同心创业街通过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市场化引导和运作,实现从制作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完整的民族手工艺品产业链。乌拉特中旗通过积极探索“政府+高等院校+研发中心+行业协会+国企+营销团队”的合作模式,推动乌拉特铜银器、乌拉特服饰、石雕石刻、珠宝玉石等特色产业研发和加工销售,助力农牧民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今年2月,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概论》出版发行,成为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教材”。“如果把《概论》教材中的重要文化符号与农牧民手工技艺相结合,研制开发成文创产品,那是不是具有广阔前景?”春节后,乌日娜把董杰请到旗里,深入商讨可行性。两个草原儿女经过思想碰撞,激发出创意的火花。同月,乌拉特中旗与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获得28件国宝级文物数字版权授权。两家决定充分利用铜银器制作技艺、宝玉石矿藏富集的优势,挖掘《概论》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联合开发创新型文旅产品,持续挖掘国宝级文物新价值,不断擦亮国家级非遗新名片。“当乌旗长提出,让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学《概论》、开发创新文旅产品时,我一开始其实心存怀疑。”董杰坦言,当半个月后样品呈现在他面前时,设计“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成了”。▲侯维龙(右一)与董杰(左一)、乌日娜(左二)在探讨“金石交”产品。孙文振摄 在赴当地指导《概论》学习时,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针对农牧民的兴趣点和理解程度,根据《概论》内容匹配了相关文物,还提供了文字、图片、文物模型和人机交互设计,将其做成小卡片,便于农牧民阅读文字、利用手机扫码观看文物3D模型,还可以在指尖旋转文物,增加体验性。很快,乌拉特中旗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及部分农牧民迅速掀起一股热潮,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里,开始了学《概论》、用《概论》的新实践。打造“金石交”品牌——挖掘并创新“指尖上”的非遗技艺“拿到国宝级文物数字版权授权后,如何创意设计、制作出样品是当务之急。当晚,我就和设计团队研究决定,先将国家一级文物的C形黄玉龙原样复刻下来。”庄俊说。        《概论》中说,新石器时代C形黄玉龙源于距今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黄玉龙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辉煌代表,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乌日娜(左一)在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调研“金石交”产品。孙文振摄如何让这件存在了数千年的黄玉龙走进人们的日常,成为众人喜爱的饰品,大家开始了“头脑风暴”。“我们加入了纳米雕刻高科技,不仅雕刻上祥云,还雕刻上文字,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定制。”庄俊说。几天后,庄俊与广东设计师联盟理事成员陈发荣以纯银、水晶为原材料,制作出歌颂国家兴旺、民族团结的文旅产品“龙腾四海吟盛世”(样品)。“新产品出来的第一个月,我们的销售额就从原来的一两万元增至6万元,完全超出了我们预期。”庄俊高兴地说。 依托这种新创意,庄俊深入挖掘《概论》中提到的朱开沟环首青铜短剑、辽代錾刻缠枝花纹包金水晶心形璎珞坠等11个国宝级文物,与设计团队联合开发出35款文旅产品,预计创造年销售收入300万元的业绩。▲庄俊(右一)向大家介绍“金石交”产品创意。孙文振摄和庄俊一样,同心创业街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及部分农牧民也积极投入挖掘,开发出越来越多的产品。很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乌拉特中旗打造出了以“黄河故岸阴山下·金石之交在草原”为主题的“金石交”品牌金马饰件出土于赤峰市宁城县春秋东胡墓葬遗址,现收藏于辽中京博物馆。巴彦淖尔市级非遗传承人、乌拉特中旗手工艺协会会长白玉龙受此启发,与手工艺协会会员巴音毕力格合作,制作出“金马吊坠”系列文创产品。“我们收到的第一笔订单就有300件产品,价值9万元,那时就觉得前景可观。”白玉龙说。33岁的侯维龙是一名退役军人,受元代青花团龙云纹盘启发,他从《概论》中拓取中国吉祥纹样——龙纹图案,利用3D浮雕技术制作成“龙纹饰品摆件”,作品雕刻线条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寓意“吉祥”。昔日的乌拉特草原牛羊成群,结伴的农牧民手握套马杆,书写着游牧文明的诗篇;今日的乌拉特中旗,各族农牧民擘画了一幅能工巧匠共同打造“金石交”的美丽画卷。“金石交”见实效——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叮、叮、叮……”在同心创业街的铜银器制作间里,乌拉特中旗铜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巴图陶高正在指导学员制作银饰。他已培养30位徒弟,“学员大都是农牧民,我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巴图陶高说。和巴图陶高一样,乌拉特中旗300多名能工巧匠带领全旗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5月,“金石交”文旅产品精彩亮相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会上,白玉龙又签订一笔200万元的订单,他真正感受到“金石交”“活起来”和“火起来”了!▲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展示的“金石交”艺术品摆件。孙文振摄7月27日,以“黄河故岸阴山下·金石之交在草原”为主题的“金石交”文旅产品文创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12个省(区、市)及全国14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携2192件作品参赛。一批颇具创意的“金石交”主题作品脱颖而出,庄俊、侯维龙等人的作品荣获金奖。颁奖典礼上,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为乌拉特中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授牌,“金石交”艺术馆开馆,《中华传统工艺集成》首批出版图书《敲古击今——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发布,乌拉特中旗文化资源数据库及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及签约。这一系列活动对激发乌拉特历史文化活力、彰显时代价值、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拉特中旗“金石交”艺术馆自开馆以来,按照“以销带展、以展促销、一馆带多户”的思路,积极打造集销售和招商于一体、线上线下销售的平台,推动“金石交”文旅产品走出去,成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学生返乡创业、优质文旅产品走出去的一条快速通道。“我们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乌拉特中旗民委主任刘秀萍说。“‘金石交’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守边固边、转移就业。”巴彦淖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格日乐图表示,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巴彦淖尔将充分融合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讲好手工艺品背后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籽籽同心共奋进 石榴花开耀北疆”——锡林郭勒...

    2024-11-11 朗读

    “籽籽同心共奋进 石榴花开耀北疆”——锡林郭勒盟团委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侧记, 1张“锡林郭勒盟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地图”,5条“小石榴籽寻访”实践教育路线,89个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00余场实践活动,10万余名青少年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10个城市,27场“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1723封往来书信,2192名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践行“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的铮铮誓言;25所区内外高校,6个重点边境旗县市(区),818名团员青年投身“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在祖国正北方书写“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的生动故事……相聚跨山海 共话中华情“这几天,我们从贵州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锡林郭勒草原,不仅领略了祖国北疆的大美风光,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但当大家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时,让我切身体悟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意义,“爱我中华”的信念油然而生!”贵阳市省府路小学少先队员杨博达在东乌珠穆沁旗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摔跤比赛开幕式上兴奋地说。由锡林郭勒盟团委、锡林郭勒盟民委共同主办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锡林郭勒盟、贵阳市、乌海市少先队员研学实践交流营在我盟开营,各民族青少年观看《蒙古马》情境马剧,品悟草原儿女的坚毅与担当;寻访中蒙边境线,感悟卫国戍边的艰辛与光荣;体验兵团生活,领悟屯垦创业的无畏与奉献。“我的爷爷是‘国家的孩子’,日后我要传承民族团结精神,和各民族小伙伴手拉手、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开的像火一样红!”在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开营仪式上,锡林浩特市第十一小学少先队员格根琪作为“国家的孩子”后代,现场宣讲“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事迹。东乌珠穆沁旗第一小学的少先队员孟克吉雅的爸爸额尔敦达来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她作为卫国戍边先进模范后代参加第十六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与来自全国16个省份56个民族的132名青少年共同交流学习。近年来,盟团委、少工委精心打造“民族团结手拉手”“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故事我来讲”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活动,带领青少年走进湖北宜昌昭君故里、四川省凉山州、青海、东风航天城、雄安新区等地,在知识学习、实践体验、分享交流中感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灵深处。特邀“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廷·巴特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额尔敦达来担任少先队顾问,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宣讲,用心用情灌溉民族团结之花。颗颗石榴籽 云端心连心团旗飘扬,团徽熠熠。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与新疆阿拉山口市中学联合举办线上集中入团仪式,两地青年代表分别介绍当地的基本情况,互相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见证彼此追求人生政治进步的青春印记,当《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在两座口岸城市同时唱响,“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光荣使命充斥在两地团员青年心间。“你寄来的螺蛳粉可太美味了,我的家乡阿巴嘎旗有著名的“策格”,这次我给你寄了一些,希望你能够喜欢!”阿巴嘎旗第二小学少先队员高杉在给广西柳州市弯塘路小学手拉手好朋友吴俊陈回信中写道。六一儿童节前夕,两地少先队员云端相见,共同开展“红领巾爱祖国 我是民族团结石榴籽”主题云队会,唱山歌、跳蒙古舞、剪纸秀、马头琴演奏、江格尔说唱……异彩纷呈的非遗文化节目让云队会高潮迭起,不仅增进了两地“小石榴籽”的深厚情谊,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谁也离不开谁。近年来,在盟团委、少工委的沟通联络下,福建、江西、广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与我盟边境旗县市(区)中小学结成“红领巾手拉手中队”,开展书信手拉手、线上云队会、主题云团课、节日互送祝福等活动25场,往来书信1723封,2072名青少年参与其中,为更多的青少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友谊的桥梁,孩子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笔端传情、云端见面”成为了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常态。祖国正北方 卫国戍边行“我们不仅领略了锡林郭勒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更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锡林郭勒草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大学历史专业王奇鑫说道。内蒙古大学从“红城”到“青城”暑期行走大思政课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足迹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同学们看到展厅门口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的照片,直观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关怀。圆形展厅四个单元阐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展示了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生动实践。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团队倾情加入到全区第34届那达慕志愿者队伍中,他们青春的笑容、热情的服务成为那达慕会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交通大学“交奏蒙韵 神骏飞扬”三下乡实践团在阿巴嘎旗参观了阿巴嘎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示范基地,聆听廷·巴特尔讲述扎根草原五十年的奋斗历程。“守望相助 筑梦北疆”全国综合性艺术院校国防教育体验营暨大学生乌兰牧骑边疆慰问演出走进东乌珠穆沁旗某部队、某连队,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为驻守北疆的官兵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增进了军民鱼水情。内蒙古农业大学数商青年团在苏尼特左旗创业孵化园区开展调研活动,围绕青年电商人才培养以及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深入开展探讨交流,在“青耘北疆”公益助农直播活动中宣传当地优质农畜产品,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越来越响亮。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祖国北疆边境线上火热开展。锡林郭勒盟团委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来自区内外25个高校实践团走进我盟6个边境旗县市(区),818名团员青年围绕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开展重走戍边路、守护国界碑、看望戍边卫士、驻边干部等活动,充分感受边境变化、厚植爱国情怀,感悟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根植沃土、紧跟时代、蓬勃发展,盟团委、少工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准确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全盟上下一盘棋、同频共振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倾力打造“小石榴籽”走边关、爱祖国、爱家乡、生态行、强军梦等一系列特色寻访实践路线,成功绘制“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地图”,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惠及各民族青少年10万余名,成为推动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发展的有力载体,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的有效途径,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锡林郭勒草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4年,锡林郭勒盟团委与乌海市、贵阳市、淮安市分别签订各民族青少年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这是锡林郭勒盟团委坚定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有力行动,也是推动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务实举措,必将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资源共享、机制互联、经验互鉴,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开启崭新篇章。

  •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红领巾讲解员”:讲好“国...

    2024-11-10 朗读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红领巾讲解员”:讲好“国家的孩子”爱国故事 赓续新时代民族团结红色血脉, 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年队员的回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重温总书记对各族青少年的殷切期盼和嘱托,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青少年中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苏尼特左旗从旗第一小学选取5名“红领巾讲解员”定期在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的孩子”主题展览为各族干部群众开展讲解,从孩子们的口中讲好“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流淌着民族团结大爱的共和国往事。“红领巾讲解员”们分别在主题展的“休戚与共 共克时艰”“荣辱与共 人心归聚”“生死与共 血脉相融”“命运与共 大爱无疆”和“围绕主线 砥砺奋进”五个部分进行了生动感人的讲解。他们语言清晰流畅、感情真挚浓厚,用“童语童音”讲好民族团结红色故事,真切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爱党爱国、砥砺奋进的昂扬风貌。“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我感到十分光荣,讲解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决心,争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旗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红领巾讲解员”乔晶说。“能够被选为‘红领巾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国家的孩子’感人故事是我的荣幸,希望能通过我的讲述向大家传递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旗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红领巾讲解员”王皓泽说。“‘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往事我以前就知道,但通过亲身讲述,使我更加明白了这段往事里蕴含的民族团结大爱,我要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旗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红领巾讲解员”王子涵说。“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后,使我更加地了解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我将传递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道德、有作为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家乡和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旗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红领巾讲解员”周明鑫说。“成为‘红领巾讲解员’是一份荣誉,通过讲解我觉得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像‘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故事一样,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为我们的国家奉献力量。”旗第一小学五年级一班“红领巾讲解员”王子萱说。“红领巾讲解员”,进一步发挥了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览馆)“国家的孩子”主题展览作为我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宣传窗口作用,各族群众通过聆听讲解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全旗引起了广泛共鸣,掀起讲红色故事、弘扬爱国精神的社会热潮。下一步,苏尼特左旗将持续充分发挥“红领巾讲解员”作用,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推动全旗各族青少年儿童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和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促进各族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榜样的力量——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三)

    2024-11-08 朗读

    榜样的力量——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三), 2024年9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近年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宣传好我市获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深度讲好新时代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呼伦贝尔市民委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深度报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一起来学习吧。【模范介绍】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组建于1980年1月,下辖6个边境派出所、1个边境检查站。大队共有民辅警154人,其中民警118人、辅警36人。陈巴尔虎旗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赤塔市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主要担负206.7公里中俄边境线、1.3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的边防管控和4苏木、19嘎查、6社区、15生产队5800余户近1.7万人的治安管理任务。他们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始终将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作为首要任务,在祖国北疆边境线上书写了奋发青春、播洒热血的时代赞歌。一、守护共同体意识“生命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9月26日,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张胡其图在海拉图警务室,为牧民群众们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政策。10余名移民管理警察和牧民群众在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蒙古包里讨论交流,奶茶的醇香从蒙古包内飘出,一个个笑容浮现在每个人脸上。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辖区内生活着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25个少数民族,占比高达67.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022年9月,该大队在辖区海拉图嘎查建设了一座蒙古包警务室,警务室与护边员驿站合二为一。张胡其图和同事经常利用军警民联席会议、护边员培训等契机在这里为牧民群众们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下乡知青与草原人民心连心等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戍边文化广场、“流动党群服务站”、“卡伦沁”讲习所(卡伦沁为蒙古语,意为瞭望哨)、“索伦嘎”蒙古语课堂(索伦嘎为蒙古语,意为彩虹)、“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一项项工作举措,架起了移民管理警察与驻地群众的“连心桥”。移民管理警察扎根草原牧区,示范带动护边员、群众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每月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和农牧业知识,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近年来,在广大移民管理警察与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陈巴尔虎旗社会安定,人民安宁,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先后荣获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驻地陈巴尔虎旗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县市”。二、奏响民族团结一家亲“主旋律”“感谢党、感谢政府!也要感谢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在草原生活越来越方便,以后谁还到城里去!”杭盖大叔是陈巴尔虎旗一名土生土长的牧民,多年来,他家一直采用太阳能、风能和柴油发电机等方式供电,电压时常不稳定,可靠性难以保证。为了让牧区群众用水用电更便捷,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项目,借助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契机,主动汇报、积极协调驻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群众饮水、供电、交通及通信不便等问题167个。如今,杭盖大叔家里通了常电,生产生活和护边工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围绕‘三务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加强‘边境管理服务长廊’建设,开设网上派出所服务平台,推广‘一站式’服务、‘全程网办’等56项便民措施,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格日乐图介绍说。“大家别怕,有我们在,一定让大家平安回家!”今年3月,陈巴尔虎旗突发风吹雪极端恶劣天气,多名人员和车辆受困。接到报警后,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巴彦哈达边境派出所4名移民管理警察迅速携带救援工具前往现场。救援现场寒风凛冽,吹得人睁不开眼,道路也积了一层厚厚的冰。在3个多小时的救援中,移民管理警察一边安抚着受困群众,一边挥舞铁锹铲雪,在40厘米厚的积雪中挖出了一条救援通道,成功救出了5台车、22人,帮助牧民找回走失牛羊100多头。2019年以来,该大队累计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活动35次,协调1个嘎查(村)申报成为自治区级远程教育培训点,帮助11名牧民协调办理创业资金41万元,为7个嘎查引进“扶贫牛”项目,帮助61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助推29个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增长21%。打造警地联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站,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服务活动12次,主动参与救灾行动34次,捐款捐物近6万元,帮助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0余万元。三、画好守望护安宁“同心圆”“这里不仅养育了我,也养育了阿爸和像阿爸一样的‘国家的孩子’。如今阿爸老了,我要接过阿爸守边人的责任与担当,守护好这片草原,为守护边境安宁贡献一份力量。”巴特朝格图是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的一名护边员,1961年,巴特朝格图的父亲其日麦拉图作为“国家的孩子”来到了这片草原,他为这片草原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63年后,巴特朝格图接下了父亲手中的巡边“接力棒”,成为了专职护边员,和他的父亲一样反哺着这片养育他的草原。“这里是边境管理区,不能在这里飞无人机,你们也不能再向前走了。”刚刚过去的夏季是草原旅游旺季,巴特朝格图积极地向外地游客宣传边境法规,劝返游客避免误入边境前沿。陈巴尔虎旗边境线长206.7公里,边境管理区面积1.38万平方公里,边境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牧民群众生活地点多、线长、面广。该大队持续推进平安边境建设,坚持向科技要警力,深化打造边境立体化数字平台,协调旗委实施边境立体化防控项目,维护安全稳定能力显著提升。去年以来,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累计破获刑事案件50起、抓获在逃人员41名、偷渡人员1名,收缴枪支13把、子弹393发、雷管29枚、管制刀具54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6起,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现如今陈巴尔虎草原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思想防线在警民心中越筑越牢和谐稳定、手足相亲的幸福之花在祖国北疆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