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以“九项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开展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05 09:00  来源: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每年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最后一周是“民族法治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4月23日,盟委统战部,盟委宣传部,盟民委、教育局,司法局联合印发《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部署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

《工作方案》明确,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1日,“民族法治宣传周”时间为5月25日至5月31日。工作主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重点宣传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

专项领域重点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结合职能职责,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分众化、差异化的方式,“线上”与“线下”联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各领域。

特色活动

以“九项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

1.举办启动仪式。4月末,在盟党政大楼二楼报告厅兴安盟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上举办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 。

2.举办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从北京有关高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覆盖盟、旗县市、苏木乡镇各级干部群众,举办一场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

3.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机融入系列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让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的“学、看、听、走”过程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助推宣传月活动有形有感有效。

4.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工作。结合《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关于在全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中融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入脑入心、融入血脉,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5.将“三项计划”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与“三项计划”结合起来,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6.举办网络竞答活动。“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在本部门、本单位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做好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社会影响力。

7.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盟、旗县市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8.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短视频、海报推送活动。宣传月期间推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系列短视频、海报,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转发推送。

9.举办宣传短信推送活动。5月1日,开始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向全盟手机用户推送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益短信。

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安排,把宣传月(周)工作作为办好两件大事的有力抓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委委员单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创新方法,强化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把宣传月(周)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做到有要求、有载体、有抓手、有总结,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务求有形有感有效。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旅游景区、文博场所要充分发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润物细无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兴安盟以“九项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开展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05
来源: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朗读

兴安盟以“九项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开展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 每年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最后一周是“民族法治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4月23日,盟委统战部,盟委宣传部,盟民委、教育局,司法局联合印发《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部署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工作方案》明确,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1日,“民族法治宣传周”时间为5月25日至5月31日。工作主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重点宣传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项领域重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结合职能职责,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分众化、差异化的方式,“线上”与“线下”联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各领域。特色活动以“九项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1.举办启动仪式。4月末,在盟党政大楼二楼报告厅兴安盟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上举办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 。2.举办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从北京有关高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覆盖盟、旗县市、苏木乡镇各级干部群众,举办一场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3.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机融入系列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让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的“学、看、听、走”过程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助推宣传月活动有形有感有效。4.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工作。结合《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关于在全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中融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入脑入心、融入血脉,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5.将“三项计划”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与“三项计划”结合起来,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6.举办网络竞答活动。“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在本部门、本单位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做好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社会影响力。7.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盟、旗县市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8.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短视频、海报推送活动。宣传月期间推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系列短视频、海报,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转发推送。9.举办宣传短信推送活动。5月1日,开始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向全盟手机用户推送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益短信。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安排,把宣传月(周)工作作为办好两件大事的有力抓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委委员单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创新方法,强化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把宣传月(周)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做到有要求、有载体、有抓手、有总结,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务求有形有感有效。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旅游景区、文博场所要充分发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润物细无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每年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最后一周是“民族法治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4月23日,盟委统战部,盟委宣传部,盟民委、教育局,司法局联合印发《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部署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

《工作方案》明确,2024年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1日,“民族法治宣传周”时间为5月25日至5月31日。工作主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重点宣传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

专项领域重点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结合职能职责,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分众化、差异化的方式,“线上”与“线下”联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各领域。

特色活动

以“九项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

1.举办启动仪式。4月末,在盟党政大楼二楼报告厅兴安盟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上举办全盟“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 。

2.举办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从北京有关高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覆盖盟、旗县市、苏木乡镇各级干部群众,举办一场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高端讲坛。

3.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机融入系列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让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的“学、看、听、走”过程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助推宣传月活动有形有感有效。

4.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工作。结合《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关于在全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基层行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中融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入脑入心、融入血脉,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5.将“三项计划”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与“三项计划”结合起来,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6.举办网络竞答活动。“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在本部门、本单位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做好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社会影响力。

7.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盟、旗县市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8.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短视频、海报推送活动。宣传月期间推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系列短视频、海报,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转发推送。

9.举办宣传短信推送活动。5月1日,开始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向全盟手机用户推送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益短信。

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安排,把宣传月(周)工作作为办好两件大事的有力抓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委委员单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创新方法,强化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把宣传月(周)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做到有要求、有载体、有抓手、有总结,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务求有形有感有效。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旅游景区、文博场所要充分发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润物细无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