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当好“三个朋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9-19 17:54  来源: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六抓六有”工作模式,把“交朋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三个朋友”,做好“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扎实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实际行动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一、在“宣教”上把方向、聚人心,当好“会讲理论、能讲故事、善讲道理”的朋友

一是讲理论明方向。发挥县处级干部、党委(党组)书记、专家教授等领学促学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开设旗、苏木镇两级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创新“领导干部上讲台”“专家学者来培训”“先进典型作汇报”3类特色授课方式,常态化学习《习近平关于内蒙古工作论述摘编》、“五大任务”干部读本等必读书目,推动理论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理念和要求的理解把握,确保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扣主线要求展开。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88期、3.2万余人次。

二是讲故事强信心。推出《赠送小青马》《乌审牧民赴延安》《那顺德力格尔》等内容的同心故事汇,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编纂《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一书,录制南京知青及家人采访视频12期,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整理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带领“绿色乌审”治沙群体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等事迹,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小青马重回延安、万人齐心建宝丰等新典型,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充分依托宣讲团、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乌兰牧骑等宣教力量,用好用活“上善乌审”“围炉夜话”等宣讲品牌,探索“群众办、群众讲、群众听、群众当主角”宣教方式,把“四个时期”民族团结故事讲深讲活讲实。通过一系列故事,带动各族群众谈变化、话发展,更加清晰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加坚定在新征程上鼓足干劲、接续奋斗、再建新功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讲道理增情感。聚焦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用“青言青语”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道理,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优秀教师、共青团干部等分批上好“大思政课”,设立“党员思政教师先锋岗”,评选“强国复兴有我”思政课优秀微课,设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8条,开展“学燕归巢、青春建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次。特别注重以英雄人物、身边典型为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戍边英雄广告牌”“民族团结故事栏”等特色载体,多渠道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童心向党”“北疆教育心向党”等系列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

二、在“共同”上做文章、出实招,当好“致富有方、问需有策、享惠有数”的朋友

一是帮助算好“共富账”。坚持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和全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培育肉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生猪、粮食4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打造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带,组建6家“村投公司”,带动全旗6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形成乌兰陶勒盖镇飞地经济产业园、无定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一批共富载体,2023年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突破1.3亿元、平均纯收入超过100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4万元,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各族群众幸福生活。

二是帮助算好“共需账”。坚持把问民需作为连民心、知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抓手,通过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开展“献策乌审”活动等方式,摸清群众在教育、医疗、安居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化与深圳市宝安区、康巴什区教育合作,新建旗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成邻里中心、零工市场等一批服务场所。今年投资12.1亿元,推进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网络覆盖“五个保障”,实施供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牧区供水、小石砭35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气化乌审”、通讯网络基站等温暖工程项目19项,切实让各族群众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话语权,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三是帮助算好“共享账”。坚持与群众“面对面”算清“家庭账”,全面梳理各部门各类补贴政策和项目,分类制作惠民利民政策“一本账”,组织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力量,走村入户唠家常、唠政策、唠变化,从生产经营性收入到工资性收入,再到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把不同群体的“家庭账”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讲出来、算出来,让各族群众在拉家常中知道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党建统领、共富共享”三年行动,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在服务场景中突出体现“共享”理念,推出共享餐厅、共享课堂、共享节日、共享菜园等一批共享举措,多措并举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共享服务。2023年以来,全旗通过“一卡通”落实各类惠民补贴6.5亿元,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安全、高效发放到户到人。

三、在“融入”上齐用力、广覆盖,当好“志同道合、搭台互动、和睦相处”的朋友

一是打造全员参与的“朋友圈”。坚持用组织团结人、提升工作参与度,强化“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理念,发挥旗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带头作用,推动贯彻工作主线写入各部门各单位“三定”方案,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等“十个方面”,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细化苏木镇、部门具体工作任务,健全责任、考核和监督体系,构建起党委领导、促进会发挥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旗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已经把贯彻工作主线列入法定职责,各类行业规章、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正在陆续增写贯彻工作主线内容,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各类人员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履行的义务履行好、该规范的行为规范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二是布局随处可见的“阵地群”。坚持用阵地吸引人、提升工作能见度,弘扬“传红兴绿”的地区文化,建成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牧区大寨”博物馆等一批具有北疆文化特质的本土化特色场馆,突出展示在乌审改革发展不同时期作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赓续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底蕴,形成“红色建乌审、绿色兴乌审”的奋斗共识,其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被评为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乡文化建设,把统战部、民委纳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在公共文化设施、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体现符号和元素,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1处、实践教育所6处、实践教育站(点)145个、示范街1条、主题公园1处、研学线路3条、公交线路1条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交友场所,创建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6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见、随处可学,潜移默化浸润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营造可感可及的“氛围感”。坚持用活动凝聚人、提升工作可感度,把办好节庆赛事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民族团结进机关、进嘎查村等“十进”活动,常态化开展那达慕、“我们的节日”、“520共富共享”邻里文化活动等群众性交友文化活动,连续26年举办“敖伦胡日呼”文艺展演,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同时,坚持把奏唱国歌作为众多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注重对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面的宣传播报,“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在集体活动和切身感受中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当好“三个朋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9-19
来源: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朗读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当好“三个朋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六抓六有”工作模式,把“交朋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三个朋友”,做好“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扎实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实际行动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一、在“宣教”上把方向、聚人心,当好“会讲理论、能讲故事、善讲道理”的朋友一是讲理论明方向。发挥县处级干部、党委(党组)书记、专家教授等领学促学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开设旗、苏木镇两级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创新“领导干部上讲台”“专家学者来培训”“先进典型作汇报”3类特色授课方式,常态化学习《习近平关于内蒙古工作论述摘编》、“五大任务”干部读本等必读书目,推动理论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理念和要求的理解把握,确保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扣主线要求展开。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88期、3.2万余人次。 二是讲故事强信心。推出《赠送小青马》《乌审牧民赴延安》《那顺德力格尔》等内容的同心故事汇,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编纂《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一书,录制南京知青及家人采访视频12期,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整理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带领“绿色乌审”治沙群体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等事迹,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小青马重回延安、万人齐心建宝丰等新典型,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充分依托宣讲团、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乌兰牧骑等宣教力量,用好用活“上善乌审”“围炉夜话”等宣讲品牌,探索“群众办、群众讲、群众听、群众当主角”宣教方式,把“四个时期”民族团结故事讲深讲活讲实。通过一系列故事,带动各族群众谈变化、话发展,更加清晰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加坚定在新征程上鼓足干劲、接续奋斗、再建新功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讲道理增情感。聚焦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用“青言青语”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道理,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优秀教师、共青团干部等分批上好“大思政课”,设立“党员思政教师先锋岗”,评选“强国复兴有我”思政课优秀微课,设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8条,开展“学燕归巢、青春建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次。特别注重以英雄人物、身边典型为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戍边英雄广告牌”“民族团结故事栏”等特色载体,多渠道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童心向党”“北疆教育心向党”等系列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 二、在“共同”上做文章、出实招,当好“致富有方、问需有策、享惠有数”的朋友 一是帮助算好“共富账”。坚持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和全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培育肉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生猪、粮食4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打造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带,组建6家“村投公司”,带动全旗6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形成乌兰陶勒盖镇飞地经济产业园、无定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一批共富载体,2023年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突破1.3亿元、平均纯收入超过100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4万元,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各族群众幸福生活。 二是帮助算好“共需账”。坚持把问民需作为连民心、知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抓手,通过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开展“献策乌审”活动等方式,摸清群众在教育、医疗、安居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化与深圳市宝安区、康巴什区教育合作,新建旗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成邻里中心、零工市场等一批服务场所。今年投资12.1亿元,推进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网络覆盖“五个保障”,实施供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牧区供水、小石砭35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气化乌审”、通讯网络基站等温暖工程项目19项,切实让各族群众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话语权,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三是帮助算好“共享账”。坚持与群众“面对面”算清“家庭账”,全面梳理各部门各类补贴政策和项目,分类制作惠民利民政策“一本账”,组织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力量,走村入户唠家常、唠政策、唠变化,从生产经营性收入到工资性收入,再到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把不同群体的“家庭账”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讲出来、算出来,让各族群众在拉家常中知道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党建统领、共富共享”三年行动,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在服务场景中突出体现“共享”理念,推出共享餐厅、共享课堂、共享节日、共享菜园等一批共享举措,多措并举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共享服务。2023年以来,全旗通过“一卡通”落实各类惠民补贴6.5亿元,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安全、高效发放到户到人。 三、在“融入”上齐用力、广覆盖,当好“志同道合、搭台互动、和睦相处”的朋友 一是打造全员参与的“朋友圈”。坚持用组织团结人、提升工作参与度,强化“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理念,发挥旗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带头作用,推动贯彻工作主线写入各部门各单位“三定”方案,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等“十个方面”,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细化苏木镇、部门具体工作任务,健全责任、考核和监督体系,构建起党委领导、促进会发挥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旗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已经把贯彻工作主线列入法定职责,各类行业规章、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正在陆续增写贯彻工作主线内容,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各类人员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履行的义务履行好、该规范的行为规范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二是布局随处可见的“阵地群”。坚持用阵地吸引人、提升工作能见度,弘扬“传红兴绿”的地区文化,建成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牧区大寨”博物馆等一批具有北疆文化特质的本土化特色场馆,突出展示在乌审改革发展不同时期作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赓续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底蕴,形成“红色建乌审、绿色兴乌审”的奋斗共识,其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被评为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乡文化建设,把统战部、民委纳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在公共文化设施、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体现符号和元素,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1处、实践教育所6处、实践教育站(点)145个、示范街1条、主题公园1处、研学线路3条、公交线路1条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交友场所,创建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6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见、随处可学,潜移默化浸润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营造可感可及的“氛围感”。坚持用活动凝聚人、提升工作可感度,把办好节庆赛事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民族团结进机关、进嘎查村等“十进”活动,常态化开展那达慕、“我们的节日”、“520共富共享”邻里文化活动等群众性交友文化活动,连续26年举办“敖伦胡日呼”文艺展演,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同时,坚持把奏唱国歌作为众多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注重对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面的宣传播报,“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在集体活动和切身感受中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六抓六有”工作模式,把“交朋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三个朋友”,做好“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扎实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实际行动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一、在“宣教”上把方向、聚人心,当好“会讲理论、能讲故事、善讲道理”的朋友

一是讲理论明方向。发挥县处级干部、党委(党组)书记、专家教授等领学促学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开设旗、苏木镇两级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创新“领导干部上讲台”“专家学者来培训”“先进典型作汇报”3类特色授课方式,常态化学习《习近平关于内蒙古工作论述摘编》、“五大任务”干部读本等必读书目,推动理论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理念和要求的理解把握,确保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扣主线要求展开。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88期、3.2万余人次。

二是讲故事强信心。推出《赠送小青马》《乌审牧民赴延安》《那顺德力格尔》等内容的同心故事汇,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编纂《足迹——南京知青在乌审草原》一书,录制南京知青及家人采访视频12期,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整理乌审旗绿化委员会带领“绿色乌审”治沙群体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等事迹,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小青马重回延安、万人齐心建宝丰等新典型,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充分依托宣讲团、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乌兰牧骑等宣教力量,用好用活“上善乌审”“围炉夜话”等宣讲品牌,探索“群众办、群众讲、群众听、群众当主角”宣教方式,把“四个时期”民族团结故事讲深讲活讲实。通过一系列故事,带动各族群众谈变化、话发展,更加清晰认识和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加坚定在新征程上鼓足干劲、接续奋斗、再建新功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讲道理增情感。聚焦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用“青言青语”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道理,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优秀教师、共青团干部等分批上好“大思政课”,设立“党员思政教师先锋岗”,评选“强国复兴有我”思政课优秀微课,设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8条,开展“学燕归巢、青春建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次。特别注重以英雄人物、身边典型为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戍边英雄广告牌”“民族团结故事栏”等特色载体,多渠道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童心向党”“北疆教育心向党”等系列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

二、在“共同”上做文章、出实招,当好“致富有方、问需有策、享惠有数”的朋友

一是帮助算好“共富账”。坚持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和全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培育肉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生猪、粮食4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打造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带,组建6家“村投公司”,带动全旗6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形成乌兰陶勒盖镇飞地经济产业园、无定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一批共富载体,2023年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突破1.3亿元、平均纯收入超过100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4万元,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各族群众幸福生活。

二是帮助算好“共需账”。坚持把问民需作为连民心、知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抓手,通过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开展“献策乌审”活动等方式,摸清群众在教育、医疗、安居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化与深圳市宝安区、康巴什区教育合作,新建旗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成邻里中心、零工市场等一批服务场所。今年投资12.1亿元,推进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网络覆盖“五个保障”,实施供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牧区供水、小石砭35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气化乌审”、通讯网络基站等温暖工程项目19项,切实让各族群众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话语权,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三是帮助算好“共享账”。坚持与群众“面对面”算清“家庭账”,全面梳理各部门各类补贴政策和项目,分类制作惠民利民政策“一本账”,组织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力量,走村入户唠家常、唠政策、唠变化,从生产经营性收入到工资性收入,再到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把不同群体的“家庭账”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讲出来、算出来,让各族群众在拉家常中知道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党建统领、共富共享”三年行动,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在服务场景中突出体现“共享”理念,推出共享餐厅、共享课堂、共享节日、共享菜园等一批共享举措,多措并举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共享服务。2023年以来,全旗通过“一卡通”落实各类惠民补贴6.5亿元,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安全、高效发放到户到人。

三、在“融入”上齐用力、广覆盖,当好“志同道合、搭台互动、和睦相处”的朋友

一是打造全员参与的“朋友圈”。坚持用组织团结人、提升工作参与度,强化“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理念,发挥旗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带头作用,推动贯彻工作主线写入各部门各单位“三定”方案,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等“十个方面”,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细化苏木镇、部门具体工作任务,健全责任、考核和监督体系,构建起党委领导、促进会发挥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旗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已经把贯彻工作主线列入法定职责,各类行业规章、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正在陆续增写贯彻工作主线内容,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各类人员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履行的义务履行好、该规范的行为规范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二是布局随处可见的“阵地群”。坚持用阵地吸引人、提升工作能见度,弘扬“传红兴绿”的地区文化,建成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牧区大寨”博物馆等一批具有北疆文化特质的本土化特色场馆,突出展示在乌审改革发展不同时期作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赓续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底蕴,形成“红色建乌审、绿色兴乌审”的奋斗共识,其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被评为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乡文化建设,把统战部、民委纳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在公共文化设施、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体现符号和元素,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1处、实践教育所6处、实践教育站(点)145个、示范街1条、主题公园1处、研学线路3条、公交线路1条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交友场所,创建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6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见、随处可学,潜移默化浸润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营造可感可及的“氛围感”。坚持用活动凝聚人、提升工作可感度,把办好节庆赛事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民族团结进机关、进嘎查村等“十进”活动,常态化开展那达慕、“我们的节日”、“520共富共享”邻里文化活动等群众性交友文化活动,连续26年举办“敖伦胡日呼”文艺展演,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同时,坚持把奏唱国歌作为众多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注重对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面的宣传播报,“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在集体活动和切身感受中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