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交流平台,致力于让旅游成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桥梁与窗口,为民族团结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以旅为媒,凝聚各民族同心筑梦合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旅游活力,开拓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草原生态、冰雪运动、工业矿山等资源,围绕民族特色精心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矿山文化、体育竞技与民族风情,形成“文体旅+”模式,推动民族团结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依托“蒙东六旗市区区域联盟”和“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通赤锡兴呼”跨区域旅游联动。
作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北门户,霍林郭勒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交通通达性,形成了四通八达、路景相融、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网络。开通北京、沈阳、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引入旅游专列31列,2024年通过专列引流游客5万余人次。2024年,新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家,3C级自驾车营地1家,接待游客量达14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5.71亿元。
霍林郭勒机场(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彰文,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中国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定位,打造“看天边草原·来贴心驿站”品牌,同时紧密结合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着力打造“最美霍林 四季可游”文旅产品,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足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定制式的旅游需求。陆续推出《回来吧!给心灵放个牧》系列文旅宣传短视频100余个,逐季节举办“云之都·芍药之城”“冰雪节”“夏营地”“徒步寻秋”“民俗文艺巡游”等四季型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50余次。结合科尔沁草原旅游婚礼节、民俗体验、马拉松国际赛事等常态化品牌活动,吸引了超过3.8万名游客,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
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研学团在额仑草原采风(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促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构建“传统节日+民俗节庆+特色活动”的多元旅游载体,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乌兰牧骑、科尔沁民歌传承人等文艺团体,开展“百团千场”文化下基层、“科尔沁婚礼实景剧”非遗展演、“草根文艺汇演”、民族团结主题惠民演出130余场次。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非遗展厅,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展演等活动30场次。创作《科尔沁婚礼》《歌从草原来》《奔腾吧蒙古马》等文艺作品21部,并通过“民族交融交流非遗展演展示基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区域赴各省区举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推介活动12场次,举办查干乐团全国巡演、北京民族文化宫“永远的赞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场演出、“第八届草原旅游婚礼节”专场演出等系列文旅体验活动90余场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美丽 李嘉慧
提供:张艺菲、侯艺(实习生)
审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霍林郭勒市:推动文旅融合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交流平台,致力于让旅游成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桥梁与窗口,为民族团结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以旅为媒,凝聚各民族同心筑梦合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旅游活力,开拓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草原生态、冰雪运动、工业矿山等资源,围绕民族特色精心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矿山文化、体育竞技与民族风情,形成“文体旅+”模式,推动民族团结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依托“蒙东六旗市区区域联盟”和“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通赤锡兴呼”跨区域旅游联动。作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北门户,霍林郭勒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交通通达性,形成了四通八达、路景相融、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网络。开通北京、沈阳、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引入旅游专列31列,2024年通过专列引流游客5万余人次。2024年,新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家,3C级自驾车营地1家,接待游客量达14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5.71亿元。霍林郭勒机场(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以旅彰文,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中国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定位,打造“看天边草原·来贴心驿站”品牌,同时紧密结合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着力打造“最美霍林 四季可游”文旅产品,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足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定制式的旅游需求。陆续推出《回来吧!给心灵放个牧》系列文旅宣传短视频100余个,逐季节举办“云之都·芍药之城”“冰雪节”“夏营地”“徒步寻秋”“民俗文艺巡游”等四季型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50余次。结合科尔沁草原旅游婚礼节、民俗体验、马拉松国际赛事等常态化品牌活动,吸引了超过3.8万名游客,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研学团在额仑草原采风(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以旅促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构建“传统节日+民俗节庆+特色活动”的多元旅游载体,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乌兰牧骑、科尔沁民歌传承人等文艺团体,开展“百团千场”文化下基层、“科尔沁婚礼实景剧”非遗展演、“草根文艺汇演”、民族团结主题惠民演出130余场次。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非遗展厅,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展演等活动30场次。创作《科尔沁婚礼》《歌从草原来》《奔腾吧蒙古马》等文艺作品21部,并通过“民族交融交流非遗展演展示基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区域赴各省区举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推介活动12场次,举办查干乐团全国巡演、北京民族文化宫“永远的赞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场演出、“第八届草原旅游婚礼节”专场演出等系列文旅体验活动90余场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美丽 李嘉慧提供:张艺菲、侯艺(实习生)审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交流平台,致力于让旅游成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桥梁与窗口,为民族团结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以旅为媒,凝聚各民族同心筑梦合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旅游活力,开拓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草原生态、冰雪运动、工业矿山等资源,围绕民族特色精心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矿山文化、体育竞技与民族风情,形成“文体旅+”模式,推动民族团结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依托“蒙东六旗市区区域联盟”和“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通赤锡兴呼”跨区域旅游联动。
作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北门户,霍林郭勒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交通通达性,形成了四通八达、路景相融、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网络。开通北京、沈阳、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引入旅游专列31列,2024年通过专列引流游客5万余人次。2024年,新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家,3C级自驾车营地1家,接待游客量达14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5.71亿元。
霍林郭勒机场(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彰文,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中国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定位,打造“看天边草原·来贴心驿站”品牌,同时紧密结合季节性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着力打造“最美霍林 四季可游”文旅产品,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足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定制式的旅游需求。陆续推出《回来吧!给心灵放个牧》系列文旅宣传短视频100余个,逐季节举办“云之都·芍药之城”“冰雪节”“夏营地”“徒步寻秋”“民俗文艺巡游”等四季型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50余次。结合科尔沁草原旅游婚礼节、民俗体验、马拉松国际赛事等常态化品牌活动,吸引了超过3.8万名游客,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
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研学团在额仑草原采风(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促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构建“传统节日+民俗节庆+特色活动”的多元旅游载体,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乌兰牧骑、科尔沁民歌传承人等文艺团体,开展“百团千场”文化下基层、“科尔沁婚礼实景剧”非遗展演、“草根文艺汇演”、民族团结主题惠民演出130余场次。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非遗展厅,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展演等活动30场次。创作《科尔沁婚礼》《歌从草原来》《奔腾吧蒙古马》等文艺作品21部,并通过“民族交融交流非遗展演展示基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区域赴各省区举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推介活动12场次,举办查干乐团全国巡演、北京民族文化宫“永远的赞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场演出、“第八届草原旅游婚礼节”专场演出等系列文旅体验活动90余场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美丽 李嘉慧
提供:张艺菲、侯艺(实习生)
审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