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同意,2025年4月26日至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培训班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联络员)、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培训。
这次培训是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三期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专题培训。2023年3月20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等60余人参加培训。2024年3月4日至8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专题培训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参加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提升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两个机制”优势和作用,汇聚起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深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取得更大进展,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专而精”的专家讲座——阐释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6个专家讲座,构成一场丰盛的“课程盛宴”,让学员们感到“非常解渴”。
“我有幸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专题培训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了坚持和完善‘两个机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方面内容。此次培训既有政策解读的高度,又有基层实践的深度,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我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责使命。”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心语说。
专家讲座一:李从浩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题,从“何处来:理论实践”、“是什么:主要内容”、“把握度:思考浅见”3个方面进行讲授。
李从浩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
专家讲座二:黄云以“充分发挥‘两个机制’重要作用 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主要从“党推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历史沿革”、“党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实践要求”3个方面进行讲授。
黄云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经济学博士
专家讲座三:颜陈以“网络意识形态把握与舆情研判能力提升”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网络舆情的新变革”、“网络不良风气诱因分析与困惑解读”、“历史虚无主义新变化及管控思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领导干部舆情素养提升路径”4个方面进行讲授。
颜陈 荆楚网络舆情信息部主任、首席舆情分析师
专家讲座四:李然以“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题,主要从“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的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与方法”3个方面进行讲授。
李然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讲座五:潘红祥以“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主要从“民族事务治理概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必要性”、“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梗阻因素”、“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完善对策”4个方面进行讲授。
潘红祥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
专家讲座六:裴圣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任务”3个方面进行讲授。
裴圣愚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培训班各位授课老师学术修养和专业素养深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历。老师们准备很充分,提前做了大量的学术和事实方面的功课,尤其是针对学员来自内蒙古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内蒙古的案例。通过鞭辟入里的解析、详实全面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学员提供了平时想学而又没有机会专门学习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日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困扰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海林说。
“活而新”的现场教学——讲好历史文化,增强“五个认同”
现场教学一:在历史对话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租界的发展与衰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缩影,见证了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落后到进步的历程。通过现场教学,深入学习“四史”,深刻感悟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现场教学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现场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从昔日的俄巡捕房旧址到今天人来人往、繁华热闹的商铺,我们在历史的对话中感悟到了党带领各族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奇异瑰丽的织锦、刺绣、蜡染艺术到各具特色衣着服饰、家居物件,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让我获益匪浅。”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机关党委四级主任科员杨阳说。
“深而透”的研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推动凝聚共识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各位学员在学习中,突出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此次培训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对人民银行如何立足祖国北疆支持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收获良多,信心满满。”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副局长姜风旭接着又说,“立足内蒙古地区战略定位,围绕‘五大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金融工作实践,通过金融政策、资源倾斜和特色金融服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农牧业大区,农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只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农牧业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过程,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到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在农村牧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农牧业科技下乡、农牧民技能培训等契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让农牧民在接受农牧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说。
初审:青林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加强培训教育 发挥机制作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培训班综述, 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同意,2025年4月26日至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培训班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联络员)、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是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三期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专题培训。2023年3月20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等60余人参加培训。2024年3月4日至8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专题培训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参加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提升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两个机制”优势和作用,汇聚起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深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取得更大进展,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贡献。“专而精”的专家讲座——阐释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工作6个专家讲座,构成一场丰盛的“课程盛宴”,让学员们感到“非常解渴”。“我有幸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专题培训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了坚持和完善‘两个机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方面内容。此次培训既有政策解读的高度,又有基层实践的深度,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我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责使命。”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心语说。专家讲座一:李从浩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题,从“何处来:理论实践”、“是什么:主要内容”、“把握度:思考浅见”3个方面进行讲授。李从浩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专家讲座二:黄云以“充分发挥‘两个机制’重要作用 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主要从“党推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历史沿革”、“党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实践要求”3个方面进行讲授。黄云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经济学博士专家讲座三:颜陈以“网络意识形态把握与舆情研判能力提升”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网络舆情的新变革”、“网络不良风气诱因分析与困惑解读”、“历史虚无主义新变化及管控思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领导干部舆情素养提升路径”4个方面进行讲授。颜陈 荆楚网络舆情信息部主任、首席舆情分析师专家讲座四:李然以“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题,主要从“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的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与方法”3个方面进行讲授。李然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讲座五:潘红祥以“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主要从“民族事务治理概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必要性”、“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梗阻因素”、“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完善对策”4个方面进行讲授。潘红祥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专家讲座六:裴圣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任务”3个方面进行讲授。裴圣愚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培训班各位授课老师学术修养和专业素养深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历。老师们准备很充分,提前做了大量的学术和事实方面的功课,尤其是针对学员来自内蒙古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内蒙古的案例。通过鞭辟入里的解析、详实全面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学员提供了平时想学而又没有机会专门学习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日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困扰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海林说。“活而新”的现场教学——讲好历史文化,增强“五个认同”现场教学一:在历史对话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参观汉口旧租界参观汉口旧租界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租界的发展与衰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缩影,见证了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落后到进步的历程。通过现场教学,深入学习“四史”,深刻感悟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现场教学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现场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从昔日的俄巡捕房旧址到今天人来人往、繁华热闹的商铺,我们在历史的对话中感悟到了党带领各族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奇异瑰丽的织锦、刺绣、蜡染艺术到各具特色衣着服饰、家居物件,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让我获益匪浅。”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机关党委四级主任科员杨阳说。“深而透”的研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推动凝聚共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各位学员在学习中,突出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此次培训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对人民银行如何立足祖国北疆支持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收获良多,信心满满。”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副局长姜风旭接着又说,“立足内蒙古地区战略定位,围绕‘五大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金融工作实践,通过金融政策、资源倾斜和特色金融服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农牧业大区,农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只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农牧业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过程,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到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在农村牧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农牧业科技下乡、农牧民技能培训等契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让农牧民在接受农牧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说。初审:青林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同意,2025年4月26日至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培训班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联络员)、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培训。
这次培训是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三期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专题培训。2023年3月20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等60余人参加培训。2024年3月4日至8日,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专题培训班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自治区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参加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民族工作“两个机制”成员(联络员)提升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两个机制”优势和作用,汇聚起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深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取得更大进展,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专而精”的专家讲座——阐释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6个专家讲座,构成一场丰盛的“课程盛宴”,让学员们感到“非常解渴”。
“我有幸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专题培训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了坚持和完善‘两个机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方面内容。此次培训既有政策解读的高度,又有基层实践的深度,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我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责使命。”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心语说。
专家讲座一:李从浩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题,从“何处来:理论实践”、“是什么:主要内容”、“把握度:思考浅见”3个方面进行讲授。
李从浩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
专家讲座二:黄云以“充分发挥‘两个机制’重要作用 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主要从“党推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历史沿革”、“党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实践要求”3个方面进行讲授。
黄云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经济学博士
专家讲座三:颜陈以“网络意识形态把握与舆情研判能力提升”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网络舆情的新变革”、“网络不良风气诱因分析与困惑解读”、“历史虚无主义新变化及管控思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领导干部舆情素养提升路径”4个方面进行讲授。
颜陈 荆楚网络舆情信息部主任、首席舆情分析师
专家讲座四:李然以“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题,主要从“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的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与方法”3个方面进行讲授。
李然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讲座五:潘红祥以“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主要从“民族事务治理概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必要性”、“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梗阻因素”、“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完善对策”4个方面进行讲授。
潘红祥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
专家讲座六:裴圣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为题,主要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任务”3个方面进行讲授。
裴圣愚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培训班各位授课老师学术修养和专业素养深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历。老师们准备很充分,提前做了大量的学术和事实方面的功课,尤其是针对学员来自内蒙古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内蒙古的案例。通过鞭辟入里的解析、详实全面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学员提供了平时想学而又没有机会专门学习的知识,有些甚至是日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困扰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海林说。
“活而新”的现场教学——讲好历史文化,增强“五个认同”
现场教学一:在历史对话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参观汉口旧租界
租界的发展与衰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缩影,见证了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落后到进步的历程。通过现场教学,深入学习“四史”,深刻感悟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现场教学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现场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从昔日的俄巡捕房旧址到今天人来人往、繁华热闹的商铺,我们在历史的对话中感悟到了党带领各族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奇异瑰丽的织锦、刺绣、蜡染艺术到各具特色衣着服饰、家居物件,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让我获益匪浅。”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机关党委四级主任科员杨阳说。
“深而透”的研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推动凝聚共识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各位学员在学习中,突出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此次培训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对人民银行如何立足祖国北疆支持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收获良多,信心满满。”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副局长姜风旭接着又说,“立足内蒙古地区战略定位,围绕‘五大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金融工作实践,通过金融政策、资源倾斜和特色金融服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农牧业大区,农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只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农牧业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过程,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到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在农村牧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农牧业科技下乡、农牧民技能培训等契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让农牧民在接受农牧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说。
初审:青林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