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50年续写“红书包”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19 16:0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分享到:
【字体:  

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占地面积48.5亩,常住人口85234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嘎查两委”6名,党员中心户3户。巴彦乌拉嘎查是红书包的发源地,嘎查党支部打造的红书包筑团结之美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承载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让各族人民联系更加紧密,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在祖国北疆筑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长城。红书包志愿服务模式被列入中宣部典型案例、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典型事例。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在新华社、人民网、解放军报、中国民族报、学习强国等全网宣传报道,成为了祖国北疆草原上永不褪色的民族团结亮丽名片。

红书包是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传声筒

走进祖国北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红书包的绚烂星火在这里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尼特草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基层群众学习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存在困难。嘎查党支部创新提出了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时任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陶高带领嘎查两委、党员、民兵、知识青年组成红书包小分队,背起了20个印有红书包字样的书包,骑着马儿开始穿梭在蒙古包间。每一个红书包里,都装有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少儿教育、农牧业技术等书籍……自此,每一个农牧民心中都种下了红色种子,开出了绚烂民族团结花。

进入新时代,苏尼特右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红书包送学模式推广运用到全旗各领域,成立红书包宣讲队,打造八送一创模式,组建了9+9“红书包专业服务队,采取理论故事事例音视频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汇集了农牧科技专干、医疗医务人员、乌兰牧骑队员等专业人才队伍百余名,每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千余次。半个多世纪以来,红书包为边疆各族儿女始终如一的坚持送学、送医、送智、送法、送技、送暖、送策、送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广袤草原的每个角落,引导农牧民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各族群众心里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红书包是凝聚各民族精神力量的坚强堡垒

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内蒙古时指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红书包的优秀品质和创新精神,努力在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表率,强化理论武装,让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造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性推出“1个固定+N个流动红书包讲堂模式,建立红书包兵团大讲堂红书包军民工牧红书包石榴籽课堂等党员干部教育机制,依托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开展马背上的红书包’”送学送教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宣讲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三个离不开落地生根,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创新打造红书包+”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将红书包志愿服务嵌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等内容,推动红书包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疫情抗旱,红书包在凝聚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红书包是赋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以发展为总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要求,在带领农牧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把红书包打造成为农牧民群众学习先进发展理念、掌握科学技术的致富包,解决困难问题、享受便民服务的实用包,欣赏文化精品、丰富精神家园的文化包。嘎查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出红书包红色名片,开通直播间、建立微信群、注册公众号,开始了云送学服务。注册乌兰包嘎骑商标、成立牧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牧户供货、合作社对接、企业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一体化产销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红书包畜产品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线下,积极对接肉类经销商、餐饮企业,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牧户增收。线上,入驻苏尼特优品、工惠通等电商平台,开拓红书包新媒体营销模式,开通永不褪色的红书包抖音账号,通过采访、纪录片等形式讲好红书包民族团结故事,采取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开启助牧销售新模式。以文创为媒,融合红书包深厚文化底蕴,研发红书包文创产品10余种,订单式销售文创产品,将带得走的红书包红色文化转变为推动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

红书包装的是知识、是希望,更是党对边疆各族群众的关怀,进入新时代,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将在红书包上持续作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文章,让红书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强大引擎,绘就祖国北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画卷。

【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50年续写“红书包”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19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朗读

【模范集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支部委员会—50年续写“红书包”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 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占地面积48.5亩,常住人口85户234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嘎查“两委”6名,党员中心户3户。巴彦乌拉嘎查是“红书包”的发源地,嘎查党支部打造的“红书包”筑团结之美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承载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让各族人民联系更加紧密,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在祖国北疆筑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长城。“红书包”志愿服务模式被列入中宣部典型案例、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典型事例。“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在新华社、人民网、解放军报、中国民族报、学习强国等全网宣传报道,成为了祖国北疆草原上永不褪色的民族团结亮丽名片。“红书包”是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传声筒走进祖国北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红书包”的绚烂星火在这里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尼特草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基层群众学习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存在困难。嘎查党支部创新提出了“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时任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陶高带领嘎查“两委”、党员、民兵、知识青年组成“红书包”小分队,背起了20个印有“红书包”字样的书包,骑着马儿开始穿梭在蒙古包间。每一个“红书包”里,都装有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少儿教育、农牧业技术等书籍……自此,每一个农牧民心中都种下了红色种子,开出了绚烂民族团结花。进入新时代,苏尼特右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红书包”送学模式推广运用到全旗各领域,成立“红书包”宣讲队,打造“八送一创”模式,组建了9+9“红书包”专业服务队,采取“理论+故事+事例+音视频”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汇集了农牧科技专干、医疗医务人员、乌兰牧骑队员等专业人才队伍百余名,每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千余次。半个多世纪以来,“红书包”为边疆各族儿女始终如一的坚持送学、送医、送智、送法、送技、送暖、送策、送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广袤草原的每个角落,引导农牧民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各族群众心里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红书包”是凝聚各民族精神力量的坚强堡垒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内蒙古时指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红书包”的优秀品质和创新精神,努力在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表率,强化理论武装,让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造“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性推出“1个固定+N个流动”的“红书包”讲堂模式,建立“红书包+兵团大讲堂”、“红书包+军民工牧”、“红书包+石榴籽课堂”等党员干部教育机制,依托“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开展“马背上的‘红书包’”送学送教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宣讲“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三个离不开”落地生根,“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创新打造“红书包+”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将“红书包”志愿服务嵌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等内容,推动“红书包”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疫情抗旱,“红书包”在凝聚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上做出了积极贡献。“红书包”是赋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以发展为“总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要求,在带领农牧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把“红书包”打造成为农牧民群众学习先进发展理念、掌握科学技术的“致富包”,解决困难问题、享受便民服务的“实用包”,欣赏文化精品、丰富精神家园的“文化包”。嘎查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出“红书包”红色名片,开通直播间、建立微信群、注册公众号,开始了“云送学”服务。注册“乌兰包嘎骑”商标、成立牧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牧户供货、合作社对接、企业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一体化产销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红书包+畜产品”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线下,积极对接肉类经销商、餐饮企业,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牧户增收。线上,入驻苏尼特优品、工惠通等电商平台,开拓“红书包+新媒体”营销模式,开通“永不褪色的红书包”抖音账号,通过采访、纪录片等形式讲好“红书包”民族团结故事,采取“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开启助牧销售新模式。以文创为媒,融合“红书包”深厚文化底蕴,研发“红书包”文创产品10余种,订单式销售文创产品,将“带得走的红书包红色文化”转变为推动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红书包”装的是知识、是希望,更是党对边疆各族群众的关怀,进入新时代,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将在“红书包”上持续作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文章,让“红书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强大引擎,绘就祖国北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画卷。

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占地面积48.5亩,常住人口85234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嘎查两委”6名,党员中心户3户。巴彦乌拉嘎查是红书包的发源地,嘎查党支部打造的红书包筑团结之美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承载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让各族人民联系更加紧密,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在祖国北疆筑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长城。红书包志愿服务模式被列入中宣部典型案例、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典型事例。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在新华社、人民网、解放军报、中国民族报、学习强国等全网宣传报道,成为了祖国北疆草原上永不褪色的民族团结亮丽名片。

红书包是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传声筒

走进祖国北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红书包的绚烂星火在这里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尼特草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基层群众学习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存在困难。嘎查党支部创新提出了红书包送学助民服务模式,时任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陶高带领嘎查两委、党员、民兵、知识青年组成红书包小分队,背起了20个印有红书包字样的书包,骑着马儿开始穿梭在蒙古包间。每一个红书包里,都装有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少儿教育、农牧业技术等书籍……自此,每一个农牧民心中都种下了红色种子,开出了绚烂民族团结花。

进入新时代,苏尼特右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红书包送学模式推广运用到全旗各领域,成立红书包宣讲队,打造八送一创模式,组建了9+9“红书包专业服务队,采取理论故事事例音视频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汇集了农牧科技专干、医疗医务人员、乌兰牧骑队员等专业人才队伍百余名,每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千余次。半个多世纪以来,红书包为边疆各族儿女始终如一的坚持送学、送医、送智、送法、送技、送暖、送策、送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广袤草原的每个角落,引导农牧民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各族群众心里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红书包是凝聚各民族精神力量的坚强堡垒

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内蒙古时指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红书包的优秀品质和创新精神,努力在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表率,强化理论武装,让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造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性推出“1个固定+N个流动红书包讲堂模式,建立红书包兵团大讲堂红书包军民工牧红书包石榴籽课堂等党员干部教育机制,依托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开展马背上的红书包’”送学送教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宣讲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三个离不开落地生根,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创新打造红书包+”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将红书包志愿服务嵌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等内容,推动红书包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疫情抗旱,红书包在凝聚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红书包是赋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以发展为总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要求,在带领农牧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把红书包打造成为农牧民群众学习先进发展理念、掌握科学技术的致富包,解决困难问题、享受便民服务的实用包,欣赏文化精品、丰富精神家园的文化包。嘎查党支部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出红书包红色名片,开通直播间、建立微信群、注册公众号,开始了云送学服务。注册乌兰包嘎骑商标、成立牧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牧户供货、合作社对接、企业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一体化产销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红书包畜产品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线下,积极对接肉类经销商、餐饮企业,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牧户增收。线上,入驻苏尼特优品、工惠通等电商平台,开拓红书包新媒体营销模式,开通永不褪色的红书包抖音账号,通过采访、纪录片等形式讲好红书包民族团结故事,采取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开启助牧销售新模式。以文创为媒,融合红书包深厚文化底蕴,研发红书包文创产品10余种,订单式销售文创产品,将带得走的红书包红色文化转变为推动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

红书包装的是知识、是希望,更是党对边疆各族群众的关怀,进入新时代,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将在红书包上持续作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文章,让红书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强大引擎,绘就祖国北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