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下)
发布时间:2025-01-17 10:3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字体:  


▲在12月27日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上,8位代表生动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图片来源:“道中华”平台

用家庭教育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湖南省益阳市关爱儿童协会会长,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发起人、主讲人 王建平

2013年开始,我带着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走进56个民族,这一走就是11年,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从雪域高原到山村乡野,行程10万多里。

记得那是2013年初,我在湖南桑植县的一所山村学校调研,一位白族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以前我光想着出去赚钱,把孩子丢在家里,耽误了孩子的教育,现在他叛逆厌学,我好后悔啊!那位妈妈痛苦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我就想着:能做些什么?一定要做些什么!

20133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那时,刚刚当选为湖南省人大代表的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逐渐理解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这句话,也点燃了我心中的梦。两个月后,我开始探索开展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活动。

第一步:送家教。

通过钻研先进的家教理念,精选中华优秀家风故事和家规家训,每到一个民族地区,我都和家长们分享如何做合格父母、智慧父母,把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他们的心里。

记得2018年的冬天,我去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给61所乡村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讲课。冬天的山区特别湿冷,一路跋山涉水后出了热汗,一冷一热,把我给折腾感冒了。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嗓子彻底嘶哑了,真想请个假。可乡亲们为了听课,早早赶到冰冷的教室里等着。我从乡亲们的眼里,看到了期待、信任和赞许。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眶里一阵湿润。于是,我嘶哑着嗓子坚持上课,原计划2小时的讲座持续了4个多小时。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谁都不是旁观者。从此,我坚定信念,一定要到更远、更需要我的地方去!

2019年,我奔赴几千里,来到海拔3400多米的西藏山南市,为当地的家长们开展公益家庭教育讲座。因为长途跋涉,再加上连续几天家访、讲课,在课堂上,我突然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但面对热情的家长,我在吸氧、休息了几分钟后,又重返讲台。课后,家长们把我团团围住,有的向我咨询问题,有的给我送来哈达。返程的时候,我数了数,家长们送给我的哈达竟有27条。

第二步:做家人。

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我希望汇聚更多的力量,让更多人做民族团结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

2019年,我发起了“123”公益扶助项目——每走进一个民族地区,邀请1名优秀女教师担任家庭教育宣传员;为承办讲座的学校捐赠2000册以上图书;资助3名品学兼优的困境女童。

记得20213月,我在湖南张家界市家访时,发现一个8岁的土家族小女孩走路一瘸一拐,询问后才得知她两三岁时曾被动物踢伤,这么多年一直没去治疗。当听到如果再不医治她可能会终身残疾时,我再也绷不住了,立即和校长、老师商量怎么尽快帮孩子治疗。在短短半个月里,因为我的奔走,孩子被送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了手术。去年,当我再次见到孩子时,她已经基本康复,飞奔着扑到我怀里,搂着我开心地哭了……那一刻,我也泪眼婆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20234月,我在新疆吐鲁番市做家访时,遇到了10岁的维吾尔族女孩阿丽娅古丽,她因为车祸导致双腿高位截肢,可却灿烂地笑着告诉我,她最大的心愿是长大后当主持人。她的笑容深深地感染着我。从此,这个乐观的小女孩成了我远方的家人。我经常给她寄演讲和主持方面的书,鼓励她为梦想而努力。

是啊,这一路走来,这些孩子就是我经常挂念的家人。也许远隔千里,但我们心心相印、命运与共,我们是一家人。

第三步:建家园。

11年来,我感受着、参与着56个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见证了各民族建设美丽家园,也和各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我用心记录下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为报刊走进56个民族家访日记”“家庭教育等专栏撰稿,讲好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目前,我撰写的家教、家访日记已有60多万字,线上阅读量突破千万人次。

在我的家乡湖南益阳,我建设了全国首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家风家教馆,引导各族群众以沉浸体验的方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笃行不怠增认同,久久为功促团结。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的活动还在继续,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做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巴郎

自主创业者 玉苏普江·艾比布拉

我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奎牙镇人,现在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的一名自主创业者,经营着一家烧烤店。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202249日下午,我在鄢铺渡口长江沙滩上摆摊烤肉时,突然听见有人喊:不好了,有人掉进水里啦!我抬眼望去,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在汹涌的江水里挣扎并慢慢下沉。见此情景,我脑海中浮现出弟弟当年溺水的画面,也就是那一次,我永远失去了亲爱的弟弟,而不远处这个小男孩,和弟弟是多么像啊!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弟弟的悲剧重演!我立即飞奔过去,毫不犹豫跳入滔滔江水中,几番努力终于将小男孩成功救上岸。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给我打来视频,看到浑身湿透的我,吓得哭了,责怪我说弟弟已溺水走了,我再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我宽慰妈妈说,我个子大,不会有事的,再说每个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的。

第二天上午,我继续在江边出摊,又听见远方传来救命!救命!的声音,原来是一对母子在江边玩耍不慎落水。眼看母子俩就要被江水冲走,来不及多想,我迅速冲过去,毫不犹豫跳入了江中,一只手拽住小男孩,另一只手则用力推着男孩母亲的后背。几经努力,终于将母子俩安全推上岸。但我却因为体力不支,差点被江水冲走,好在岸上的群众及时提供帮助,我成功上岸。看到母子俩脱险后,我悄然离开。事后,被救的母子俩多方寻找,为我送来了锦旗,各大媒体也争取报道,各级领导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鼓励,我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湖北道德模范等称号。

面对荣誉,我感到十分惭愧。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新疆来湖北创业的打工人,凭着本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我父亲早逝,母亲是一名朴素善良的家庭妇女,祖母是共产党员,她们经常教导我要与人为善、自强自立,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要团结各族同胞,爱国爱家。在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从小就发誓,一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疆湖儿女,情深意重。当年,我初到监利市,人生地不熟,创业很迷茫。得知我的情况后,当地民宗工作部门及时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帮我选门店、办手续、减免租金,扶持我开起了烧烤店,让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可以说,这里的朋友亚克西

特别是这两年,监利市民待我如同亲人一样,逢年过节,纷纷请我去家里做客,很多年轻人听说我是来自新疆的救人英雄,主动过来和我交朋友,纷纷向我伸出了大拇指,让我在这里生活很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作为一名出生在新疆、成长在内地的维吾尔族,我对中华民族一家亲感悟尤为深刻。日子越过越好后,我始终用满腔热情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义务担任招商宣传大使,鼓励和帮助家乡青年到湖北就业创业,协调家乡2000多人到荆州有序务工,推介荆州市2家企业到和田办厂,帮助3000多名同胞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我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加蒲公英爱心社,组织各族同胞参与扶贫助残、捐资助学活动,用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一生都让我和全家人感到幸福和荣耀的是,今年927日上午,我作为模范个人,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参加国庆观礼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关心关怀的结果,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结果。

在北京7天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被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鼓舞着,无时无刻不被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情温暖着,无时无刻不被我们伟大祖国激励着。我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欣逢盛世,要不负盛世。我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关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和期望,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我要把荣誉当起点,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模范风采,积极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做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巴郎,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蓝天军医情暖雪域高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对口帮扶西藏察隅县人民医院医疗队代表 王向荣

2020112日凌晨,雪域高原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一场守护生命的战斗悄然打响。

在西藏察隅县人民医院,一名早产儿突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皮肤发绀、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几度休克,家人濒临绝望,紧紧抓住医生的手,哽咽着说快快,求求您救救孩子吧。由于高原反应,很多医生刚刚入眠,扣子都来不及系,就紧急组织专家会诊。经过22天全力救治,患儿终于转危为安。出院那天,孩子父亲带着亲戚朋友前来感谢,大伙儿讲,高原上一直流传着一条谚语,哈达不要太多,有一条洁白的就行;朋友不要太多,结识解放军就行。 

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派出的援藏医疗队。15年间,医疗队共派驻26376人次专家骨干送医入藏,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赞歌。据参与抢救的队员讲,孩子救过来后,看到孩子母亲轻轻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脸上露出纯洁、质朴、幸福的笑容,真的很开心很感动。高兴之余,队员们心里更是多了一份欣慰感、成就感,因为当地群众遇到健康问题,第一时间想到医疗队,第一时间想着往医院送,十几年的医疗援藏真的没有白白付出。

15年来,我们选精兵派强将,每支医疗队都遴选高职专家顶配阵容出征;筹资金配设备,先后协调4550余万元,配备螺旋CT、胃肠镜、腹腔镜、大型制氧机等141种先进诊疗器械;引理念建机制,与西藏察隅县委、县政府创立双主管工作机制,任命医疗队队长为县医院特聘院长、专家队员为专科特聘主任。经过一茬茬队员的不懈努力,新的医疗大楼拔地而起,仪器设备跨代升级,诊疗服务全面提升,帮扶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

然而,医疗队发现,受传统老旧思想的影响,当地群众有病扛着不去医院成了习惯,援建好的医院成了摆设

老百姓不主动来,我们干脆就找上门!于是,高原上有了一支既送医送药又宣教健康知识的巡诊队。医疗队爬最高的山,吸着氧气翻过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过最险的弯,一侧是随时滚落碎石的峭壁、一侧是水流湍急的河谷,汽车的后视镜贴着山体才蹭过去;到最远的村,170多公里的山路,车到不了的地方就骑马,马上不去的地方就靠走,把1.18万平方公里的辖区跑了个遍。

要让当地群众信得过,诊疗技术必须过得硬。2021716日,扎西尼玛和旺姆夫妇俩外出途中遇到车祸,扎西尼玛左小腿被碾断,旺姆的左腿粉碎性骨折、骨盆断裂。医疗队冒着可能引发大血栓的风险,为扎西尼玛实施了察隅县第一例截肢手术。医疗队还组织多个科室专家进行集体会诊,并协调后方医疗团队,对旺姆实施西藏自治区第一台3D桥接内固定系统翻修手术,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旺姆的腿也保住了。夫妇俩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金珠玛米不仅是安全的守护神,还是我们的好门巴(医生)。 

一茬茬援藏队员进社区、进学校、进碉房,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过林卡,让现代健康理念在雪域高原扎下根来。一次次生死时速,一回回救危扶难,医疗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信赖。每次医疗队巡诊,青稞地里男女老少放下劳作工具围了上来,路边的孩子们跑着笑着簇拥在队员身边,喊着解放军门巴来了!解放军门巴来啦!

医疗队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他们走了以后怎么办?这既是当地群众的担心疑虑,也是医疗队着力破解的重点课题。这些年,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共抓,先后援建了皮肤科、口腔科、烧伤科等19个急需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60余项,培养17名学科带头人、46名技术骨干,可以独立开展全身麻醉、复杂剖腹产、腹腔镜等手术。位于北京的医学中心还组建远程医疗咨询团队和复杂手术会诊团队,通过远程会诊、微信视频等方式,指导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将首都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这片土地,为高原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实现了大病不出西藏、小病不出县城

15年的怀仁扬帆、15年的撒爱奉献,医疗队先后诊治了25万名患者,已经和当地群众成了同气连枝的亲人、手足。在西藏的5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人民军队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糌粑团一样紧紧粘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的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美丽绽放。

四种角色,逐梦最炫中国风

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代表 关枫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河南这片文化深厚的土地上,传颂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作为党的主流媒体,多年来我们根植中原文化沃土,自觉担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主动融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用一部部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象的精品佳作,唤起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第一种角色: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者

我要悄悄地火,然后惊艳所有人。这是2021年河南春晚录制前一位青年编导打在提词器上的话。忽如一夜春风来,河南卫视满堂彩。《唐宫夜宴》《白衣执甲》等节目受到那么多观众的喜爱和自来水式的推荐。有网友说,《唐宫夜宴》给全国人民发放了一张穿越回唐朝的VIP门票。

乘着国潮的东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428次准时赴约,我们和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一起创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全网传播量超1400亿次的文化现象。节目在国外也很受欢迎,海外传播量超亿次。

第二种角色:真心用心匠心,做中华民族团结故事的精彩讲述者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素材。从贵州西江到青海西宁,从广西桂林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全国许多民族地区都留下了我们走过的足迹。

于是,有了《2023清明奇妙游》中的《伊州长歌》。节目以唐代名画《捣练图》为故事线索,将新疆舞蹈、木卡姆、萨塔尔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合。采风的时候,导演团队惊喜地发现,当地传统经典服饰的主图案竟然是产自中原的牡丹,因此对这一细节做了特别呈现。同事们感慨,丝绸之路跨越千年,民族融合的恢弘历史、深远影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第三个角色:紧跟时代律动,做各族群众昂扬奋进的忠实记录者

《梨园春》《武林风》开播30年来,先后20余次奔赴新疆,一幕幕传唱不息的戏曲经典,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激情对战,见证了无数勇敢前行、奋力拼搏的身影,同时也记录下了人生奋斗、民族奋进的历程。

维吾尔族豫剧爱好者古力让我印象最为深刻。2011年《梨园春》第2次来到新疆,43岁的古力凭借一段独特唱腔的《朝阳沟》,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她是克拉玛依独山子石油公司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当地有不少河南人,她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豫剧。今年,我们邀请56岁的古力来郑州参加《梨园春》30年擂主大会,一曲《朝阳沟》,一段豫剧情,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把我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像古力这样的奋斗者还有很多。《武林风》集合了中国搏击力量的优秀运动员,很多来自彝、苗、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他们用汗水织就实力,用毅力成就梦想,一起在国际赛场耀眼夺冠。

第四个角色:扛牢责任使命,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有力推动者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用光影记录下伟大时代,是媒体人的幸运和担当。我们潜心打造了一系列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向文艺高峰攀登。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花开时节》和纪录片《戈壁天河》《天山忠魂》等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

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雪域高原的蜕变更是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我们的团队数十次深入西藏,用五年的时间沉淀剧本,打磨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反映西藏沧桑巨变的史诗级纪实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为了高度还原西藏的历史风貌,我们在百年古村落错高村拍摄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石一木、一砖一瓦;300多名藏族同胞踊跃参与群演,并自发地把家里珍藏的老物件提供给剧组当道具。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高原取景时,剧组工作人员出现了高原反应,藏族群众端来的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温暖着我们的心,炽热的情感就这样自然流露在了镜头叙事里。

我们也用文化创意为伟大时代增亮添彩,推动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走进人民心中。我们策划承接了两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文化活动、海南黎族苗族文化节《奇遇·五指山》沉浸式实景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化到文旅、文体,融合正在发生,文化真的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伟大时代给了我们广阔舞台,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给了我们充盈的滋养。看过远处的风景,也在电视行业的长河里漫漫流过。无论哪一种角色,我们都将在各民族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路走对了,便无惧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