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地处祖国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沿边旗市区和33个牧业旗之一,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12个苏木乡镇,总人口12万。阴山岩画、草原古城敖伦苏木、金堑壕、汉长城等众多遗迹,都是各民族在这里互鉴融通的历史记忆。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达茂旗各族儿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光荣传统,守望相助、团结奋进。1936年,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武装抗日、反对分裂的第一枪;上世纪50年代,达茂旗人民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情地参与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伟大壮举;上世纪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事迹从这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40多名“国家的孩子”落户达茂旗。新时代,达茂旗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共同绘就“同达共茂 团结固边”的生动画卷。
一、突出主线、搭框立架,人文达茂底蕴深厚
出台《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落实措施》,因地制宜形成了“1+4+N”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建强“一个中心”。在城关镇建成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与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南山防空洞党性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那达慕会场等串成集“宣传、教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铸牢宣教中心。其中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被国家民委列为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建设“包头节点”。完善铸牢主线教育“4个基地”。在巴音敖包苏木全面盘活吉穆斯泰景区,建成“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展馆,打造56个民族同心长廊、民族团结广场,讲好达茂旗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满都拉镇设立“北疆联合党委”,宣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迪雅等先进事迹,讲好各民族守边固边兴边的新时代奋斗故事;在希拉穆仁镇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利用“潘志荣”工作室,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在明安镇利用龙梅玉荣旧居和“红色草原”,讲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故事,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打造铸牢主线教育“N个示范点”。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要求,打造“八进+N”示范点50个,培育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2家、模范个人38人,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8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文化惠民、浸润人心,和美达茂凝心聚力
以爱国忠诚奉献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助力打造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的“北疆文化”品牌。成功举办“感受非遗魅力·共享中华文化”民俗文化活动、“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铸牢”主题音乐会及“回首六十年 致敬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演讲比赛”“与祖国同成长、与草原长相守”喜迎国庆等铸牢主题活动378场、参与干部群众1.5万人次,展示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旗融媒体中心和各单位新媒体平台作用,设置铸牢、红石榴、民族团结进步等专栏共52个,发布相关文稿和短视频1687篇,点击量达到5万余次。其中《团结固边·同达共茂》《回首六十年 致敬小姐妹》2篇文章登上国家民族画报,《国家的孩子》视频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用。《根脉相连·同达共茂---达尔罕茂明安》大型音舞诗剧完成剧本创作。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作为我旗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每年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100场次以上,其他领域开展主题活动近400场,参与人数4万多人次。达音合唱团多次在国内国际斩获大奖,一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人心。
三、以旅促文、赋能“三交”,魅力达茂彰显特色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仅丰富了文旅产业的文化载体和内涵,更增添了文旅产业的观赏性和教育意义,如今在达茂旗各旅游景点、体育赛事中都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今年以来,依托那达慕会场、传媒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等举办跨年冰雪那达慕、“一路向北·达茂最美”赛马“村超”联赛、第34届那达慕大会、全国箭王争霸赛、博克大赛等文旅活动42场,累计接待游客9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全面规划“草原英雄小姐妹”“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以“红色+生态”“红色+民族团结”“旅游+场景+教学”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多地的游客,根据游客需求订制研学游、团建游、红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做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和美。我旗成为自治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生态优先、绿富同兴,团结达茂欣欣向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达茂旗立足地域特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草”为媒、点林为“金”,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方面打造超级“碳库”,扎实开展林草碳汇行动,抓实草原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实施“草票”制度试点和“草光互补”试点,坚决守住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守好纯净“氧吧”,推进国家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草原科学修复治理体系试点”“草畜平衡示范试点”,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努力让草原休养生息。2023年我旗被确定为国家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试点旗。达茂“零碳”工业园区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达茂草原羊”荣获全国畜牧百强品牌,实施国储铁路综合物流园等口岸重点项目9个,满都拉口岸进出口货物突破800万吨,创开关22年来最高记录,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日益显著。
五、红心向党、团结稳边,平安达茂坚如磐石
实施党建固边行动,以北疆联合党委为核心,搭建边疆口岸“135”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推行“军管线、警管面、一线牧户管点”的边境三级联防体系,满都拉镇入选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实施富民兴边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三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在边境3个苏木镇实施特色种养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40多个,惠及2.7万农牧民。实施宜居美边行动,办好“小而美”民生实事,推进和美乡村“百乡千村”创建、生活垃圾治理、户厕改建、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边境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饮自来水,边境各族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