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创新谋划、搭建桥梁,把做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以务实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助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二连浩特市永盛投资有限公司为二连浩特市边民互市贸易区的主要运营方,正以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担当。2024年,二连浩特市边民互市贸易区已实现羊绒、亚麻籽、肉类等商品落地加工常态化运行,交易国别扩大至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2024年,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达5.34亿元其中落地加工模式交易额约5.15亿元,贸易额稳居自治区前列。二连浩特市作为边民互市贸易内蒙古落地加工的“领头羊”,在以口岸经济拉动地方发展,推动企业增效、边民增收,激发边境城市经济持续增长,更好实现稳边固边、兴边富民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挥惠企政策新闻宣传联动机制。支持边疆特色产业发展。联合盟工商联、盟工信局共同举办“锡林郭勒盟首届传统手工艺大赛”,展示边贸加工、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深度挖掘传承民间艺术,拓展交流平台。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组织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三地工商联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产业区域合作交流活动,参观民族团结展厅及地方特色产业代表性民企。召开了三地区域合作座谈会,共同签署《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苏尼特羊、文旅联线等方面加强经济产业协作,推动形成全盟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二、以招商联络深化“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跨区域交流互动
充分发挥外埠商(协)会优势,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以招商联络为抓手,深化跨区域交流互动,组织乌海市工商联、民委一行到锡林郭勒盟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与重庆海外联谊会在渝港澳企业家分会签署《友好商会合作协议》,搭建渝-蒙-港澳间经贸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参加温州市内蒙古商会换届大会,并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推介,助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河北省内蒙古商会、民建石家庄市委员会一行到锡林郭勒盟考察交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潜力、寻求投资合作着力点等方面进行对接洽谈、探讨合作;彩虹图书馆计划发起人、浙江内蒙古商会的王詠牵头组织20余家公益企业及爱心人士,为东乌珠穆沁旗第一中学捐赠的一座爱心图书馆、3000册图书以及多媒体设备等,价值550余万元,在兴边富民行动中书写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二连浩特口岸建材协会与乌兰巴托市建筑供应委员会在二连浩特—乌兰巴托市建材企业家商务会议上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中蒙企业经贸往来、交流合作;中俄蒙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期间,首能(海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二连龙铭铁路维修开发有限公司、乌兰乌德肉类罐头联合加工厂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进一步助推边疆地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做强国内市场,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北京阳坊胜利饮食文化发展公司与东乌珠穆沁旗企业签订三年羊肉及附属产品委托加工意向合同,北京“阳坊大都”在苏尼特左旗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北京大都肉食品基地”,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牧民”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牧民共同携手打造羊肉加工与采购、草原名优特产品经销、边疆草原旅游等多个产业链,带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增收。
三、以“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走向纵深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通报表扬2024年锡林郭勒盟“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村企共建共振,不断增强嘎查(村)造血功能,夯实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全盟共有163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项目,实施“兴村”项目总数180多个。其中,投资经营类项目参与企业数100多家,实施“兴村”项目数107个,投资总额32.5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63万元;公益捐赠类项目参与企业数63家,实施“兴村”项目数73个,助力229个嘎查村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依托“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稳就业促创业惠民生。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在助力边疆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开展2024年“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共组织26家企业参与现场招聘,提供用工需求887个,现场两千名学生参与招聘活动。目前,协同盟直有关部门累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35次,提供招聘岗位22291个,达成就业意向1924人,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为边疆地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为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积极贡献力量。
初审:牧其尔
复审:李志田
终审:云 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