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学共建聚合力 “石榴籽e起来”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多部门基层党支部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5 16:2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   
分享到:
【字体:  

4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联合内蒙古党校、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内蒙古实践杂志社、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20个“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基层党支部,相继走进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100余名党员通过实地研学、科技互动、沉浸体验等形式,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实践内涵。 

科技赋能历史 互动深化认同

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党员们借助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丝路驼铃”“草原丰碑”等主题展区中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壮阔画卷。在“同心筑梦”互动体验区,虚拟换装民族服饰、方言语音识别等趣味项目,让党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党员们不禁感慨:“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成了民族团结故事的亲历者。” 

文物见证交融 文化共筑家园

走进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守望相助·共有家园”与“互鉴融通·共筑梦想”两大主题展览,通过史前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展陈,生动呈现了农耕、游牧、狩猎等多元文化在内蒙古大地的碰撞与融合。从青铜器到民族服饰,从民俗器具到生活场景复原,党员们驻足细观,深刻感悟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蕴含的深厚历史根基。 

联学共建常态化 民族团结谱新篇

此次活动以“联学共建”为纽带,将历史资源、科技手段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党员们在“看、听、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在民族政策宣传月与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研究应用中心将持续发挥“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创新实践,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初审:那日苏

复审:阿拉坦巴根那

终审:李志友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联学共建聚合力 “石榴籽e起来”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多部门基层党支部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
朗读

联学共建聚合力 “石榴籽e起来”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多部门基层党支部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4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联合内蒙古党校、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内蒙古实践杂志社、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20个“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基层党支部,相继走进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100余名党员通过实地研学、科技互动、沉浸体验等形式,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实践内涵。 科技赋能历史 互动深化认同 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党员们借助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丝路驼铃”“草原丰碑”等主题展区中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壮阔画卷。在“同心筑梦”互动体验区,虚拟换装民族服饰、方言语音识别等趣味项目,让党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党员们不禁感慨:“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成了民族团结故事的亲历者。”  文物见证交融 文化共筑家园 走进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守望相助·共有家园”与“互鉴融通·共筑梦想”两大主题展览,通过史前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展陈,生动呈现了农耕、游牧、狩猎等多元文化在内蒙古大地的碰撞与融合。从青铜器到民族服饰,从民俗器具到生活场景复原,党员们驻足细观,深刻感悟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蕴含的深厚历史根基。  联学共建常态化 民族团结谱新篇 此次活动以“联学共建”为纽带,将历史资源、科技手段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党员们在“看、听、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在民族政策宣传月与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研究应用中心将持续发挥“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创新实践,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初审:那日苏复审:阿拉坦巴根那终审:李志友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4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联合内蒙古党校、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内蒙古实践杂志社、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20个“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基层党支部,相继走进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100余名党员通过实地研学、科技互动、沉浸体验等形式,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实践内涵。 

科技赋能历史 互动深化认同

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党员们借助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丝路驼铃”“草原丰碑”等主题展区中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壮阔画卷。在“同心筑梦”互动体验区,虚拟换装民族服饰、方言语音识别等趣味项目,让党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党员们不禁感慨:“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成了民族团结故事的亲历者。” 

文物见证交融 文化共筑家园

走进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守望相助·共有家园”与“互鉴融通·共筑梦想”两大主题展览,通过史前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展陈,生动呈现了农耕、游牧、狩猎等多元文化在内蒙古大地的碰撞与融合。从青铜器到民族服饰,从民俗器具到生活场景复原,党员们驻足细观,深刻感悟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蕴含的深厚历史根基。 

联学共建常态化 民族团结谱新篇

此次活动以“联学共建”为纽带,将历史资源、科技手段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党员们在“看、听、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在民族政策宣传月与民族法治宣传周期间,研究应用中心将持续发挥“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创新实践,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初审:那日苏

复审:阿拉坦巴根那

终审:李志友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