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尘封的记忆 聆听古籍的声音(第十六期)
发布时间:2024-11-21 17:15  来源:内蒙古图书馆公众号  
分享到:
【字体:  

“解锁尘封的记忆聆听古籍的声音”本期为您讲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珍藏蒙汉合璧《蒙古文教科书》。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蒙汉合璧《蒙古文教科书》是内蒙古图书馆通过蒙古文古籍海外回归工程从芬兰购回的民国时期蒙古文教科书。根据鉴定,这些教科书是民国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944-1945年)由阿拉善和硕特旗政府石印出版的教科书,应该是内蒙古阿拉善亲王达理札雅(1906-1968年)兴办学校使用过的部分教材。

教科书包括:《蒙汉合璧高小国语读本》(第1、3、4、8册)、《蒙汉合璧高小地理课本》(第1-2册,有插图)、《蒙汉合璧高小公民课本》(第4册)、《蒙汉合璧高小历史课本》(第1册)、《蒙汉合璧高小自然课本》(第1-3册)、《蒙汉合璧卫生教科书》(第1-4册)、《汉蒙合璧常识教科书》(第1-4、6、8册)等7种共21册。尺寸为18.8×13cm,线装,石印,灰色书皮。每页分两框,上半部分为蒙古文,下半部分为汉文。

达理札雅(1906-1968年)为阿拉善旗第九代十任札萨克和硕亲王,号锐荪,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1月6日出生在阿拉善旗定远营。童年时代在阿拉善王府中度过,10岁以后随父母迁居北平,先后就读于求实中学、北京大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国文历史有所研究,通晓蒙、汉、英、法文。达理札雅亲王执政后在夫人金允诚的协助下在阿拉善旗定远营、磴口先后兴办了定远营旗立完全小学、初级女子小学、蒙文小学、磴口初级小学,招收王公官吏子弟、旗民子女和牧区儿童入学,学习现代文化知识。举办简易师范班,培养师资。保送本旗高小毕业生到外地中学和师范深造,培养造就了一批栋梁之才,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蒙汉合璧《蒙古文教科书》采用石印技术出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西部蒙古地区使用石印技术出版书籍,尤其是民族文字书籍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内蒙古出版史上的一件要事。

石印术是1798年由奥地利人施内费尔德(Aloys Senefelder,1771-1834)发明的,19世纪初在欧洲普及,晚清时传入我国。石印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创制的一种平版印刷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蒙汉合璧《蒙古文教科书》在国内现存很少,它对深入了解民国时期阿拉善地区教材涉及的内容、教科书的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区乃至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