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一芝事迹材料——守小家和谐 护大家安定
发布时间:2025-02-27 15:05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分享到:
【字体:  


李一芝,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11月出生,现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30多年,她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用铁脚板蹚出了为民服务新路;她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创新建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打造万家团圆中国节,社区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共商共建美好家园的画面跃然呈现。正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大爱,让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北疆楷模、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用真心感召,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好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三顺店社区,随处可见各类民族团结标语,团结、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三顺店社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0个民族居民组成社区,有居民2476户,496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8%

李一芝深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基石。为此,她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以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板凳宣讲会,从固定报告会变成流动小讲堂,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的家常菜,让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具活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依托2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李一芝打造了民族团结综合服务功能区,红石榴驿站、红石榴讲堂、流动人口服务站,其中,红石榴驿站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的阵地,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主题活动。红石榴讲堂讲大家听得懂的政策理论,说大家喜欢听的事儿,如今已累计开展各类讲座400余期,参与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宣讲 起来、起来、起来。这些阵地都成了发现各族居民群众需求的前端哨口,推动基层共建共治的平台。

万家团圆中国节是李一芝倾力打造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抓手,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70余场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国庆节唱红歌,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滚汤圆……各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大家的思想感情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汇到了一起。

用热心服务,把各族群众的需求保障好

社区工作就是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牢牢记在心上,当成自家的事去解决。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好祖国这个大家作贡献。李一芝是这样说的,也在时刻践行着。

老旧小区存在物业管理的难题,小区的水箱没人清洗,她就带人下水箱去清洗;冬天暖气跑冒滴漏,她和水暖工一起下到两三米深的地沟维修,即便地沟长期封闭沼气较浓,但是她仍毫不犹豫;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拢旺火、放鞭炮,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要挨个小区巡查确保平安,忙活到夜里12点是常态。

小家大爱小厨房是李一芝为80多名各族智力残疾孩子打造的温馨的,孩子们在这里一点点学习包包子、做蛋挞、烙月饼等生活技能,原来不敢讲话的孩子,现在爱说笑了;原来不识字的孩子,现在可以看书识字。听说非洲鼓有利于自闭症孩子康复,她就招募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老师,安置场地,为孩子们争取资金购置非洲鼓。类似的公益活动在社区已经持续开展了五年多,李一芝也成为孩子们最爱的知心大姨。在这个充满爱的里,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我活一天,就干一天、付出一天。李一芝用自己博大、宽厚而绵长的爱,为孩子们洒下了一片阳光。

随着辖区外来人口增多,其中不少是来自外省的少数民族居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成为摆在李一芝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她牵头组建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制定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服务机制,详细掌握了社区各族居民、流动人口的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如今,李一芝对流动人口不仅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工作职业清。她和同事还会与流动人口代表每月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季度一次面谈,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对各族流动人口就业困难必帮、办理相关手续必帮、生活困难必帮。

就是在与居民的一次次双向奔赴中,有事就找李书记!成了各族群众挂在嘴边的话。辖区商户中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开店的两口子是甘肃临夏人,他们不愿意让孩子留守在偏远农村老家,于是带着孩子来到呼市生活,眼看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不知道该去哪上学,一时愁眉不展。李一芝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就近的小学,经多次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

用细心装点,把民族团结的氛围营造好

独木不成林,李一芝深知,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要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同题共答。

李一芝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将共建、驻区、包联单位党组织链接起来,截至目前,共同体现有成员单位党组织103家,56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认责,与105户特殊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她还提出蜂巢社区发展理念,35家社会组织上万名志愿者入驻蜂巢社区44名楼栋长、160名单元长组成暖心小分队,辖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民族团结工作网络已然形成。

她带领社区各族居民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凝聚共建合力、构建共治格局、营造共享氛围,逐步搭建起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良性互动平台,李一芝牵头,由19支老年大学团队组成的社区乌兰牧骑,进小区、进广场、进公园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共同歌唱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化惠民演出、红色精神代代传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型情景剧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理念,让各族群众在社区空间内文化、经济、心理等全方位嵌入。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三顺店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还在续写,弦歌不辍间讲述的是一群人一家人的幸福相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一芝事迹材料——守小家和谐 护大家安定

发布时间:2025-02-27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朗读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一芝事迹材料——守小家和谐 护大家安定, 李一芝,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出生,现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30多年,她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用“铁脚板”蹚出了为民服务新路;她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创新建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打造“万家团圆中国节”,社区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共商共建美好家园的画面跃然呈现。正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大爱,让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北疆楷模、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用真心感召,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三顺店社区,随处可见各类民族团结标语,团结、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三顺店社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0个民族居民组成社区,有居民2476户,496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8%。李一芝深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基石。为此,她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以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板凳宣讲会,从“固定报告会”变成“流动小讲堂”,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的“家常菜”,让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具活力。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依托2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李一芝打造了“民族团结”综合服务功能区,红石榴驿站、红石榴讲堂、流动人口服务站,其中,红石榴驿站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的阵地,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主题活动。红石榴讲堂讲大家听得懂的政策理论,说大家喜欢听的事儿,如今已累计开展各类讲座400余期,参与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宣讲 “活”起来、“鲜”起来、“动”起来。这些阵地都成了发现各族居民群众需求的前端“哨口”,推动基层共建共治的平台。“万家团圆中国节”是李一芝倾力打造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抓手,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70余场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国庆节唱红歌,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滚汤圆……各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大家的思想感情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汇到了一起。用热心服务,把各族群众的需求保障好“社区工作就是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牢牢记在心上,当成自家的事去解决。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好祖国这个大家作贡献。” 李一芝是这样说的,也在时刻践行着。老旧小区存在物业管理的难题,小区的水箱没人清洗,她就带人下水箱去清洗;冬天暖气跑冒滴漏,她和水暖工一起下到两三米深的地沟维修,即便地沟长期封闭沼气较浓,但是她仍毫不犹豫;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拢旺火、放鞭炮,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要挨个小区巡查确保平安,忙活到夜里12点是常态。“小家大爱”小厨房是李一芝为80多名各族智力残疾孩子打造的温馨的“家”,孩子们在这里一点点学习包包子、做蛋挞、烙月饼等生活技能,原来不敢讲话的孩子,现在爱说笑了;原来不识字的孩子,现在可以看书识字。听说非洲鼓有利于自闭症孩子康复,她就招募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老师,安置场地,为孩子们争取资金购置非洲鼓。类似的公益活动在社区已经持续开展了五年多,李一芝也成为孩子们最爱的“知心大姨”。在这个充满爱的“家”里,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我活一天,就干一天、付出一天。”李一芝用自己博大、宽厚而绵长的爱,为孩子们洒下了一片阳光。随着辖区外来人口增多,其中不少是来自外省的少数民族居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成为摆在李一芝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她牵头组建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制定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服务机制,详细掌握了社区各族居民、流动人口的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如今,李一芝对流动人口不仅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工作职业清。她和同事还会与流动人口代表每月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季度一次面谈,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对各族流动人口就业困难必帮、办理相关手续必帮、生活困难必帮。就是在与居民的一次次双向奔赴中,“有事就找李书记!”成了各族群众挂在嘴边的话。辖区商户中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开店的两口子是甘肃临夏人,他们不愿意让孩子留守在偏远农村老家,于是带着孩子来到呼市生活,眼看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不知道该去哪上学,一时愁眉不展。李一芝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就近的小学,经多次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用细心装点,把民族团结的氛围营造好独木不成林,李一芝深知,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要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同题共答。李一芝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将共建、驻区、包联单位党组织链接起来,截至目前,共同体现有成员单位党组织103家,56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认责,与105户特殊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她还提出“蜂巢社区”发展理念,35家社会组织上万名志愿者入驻“蜂巢社区”,44名楼栋长、160名单元长组成暖心小分队,辖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民族团结工作网络已然形成。她带领社区各族居民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凝聚共建合力、构建共治格局、营造共享氛围,逐步搭建起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良性互动平台,李一芝牵头,由19支老年大学团队组成的社区乌兰牧骑,进小区、进广场、进公园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共同歌唱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化惠民演出、“红色精神代代传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型情景剧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理念,让各族群众在社区空间内文化、经济、心理等全方位嵌入。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三顺店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还在续写,弦歌不辍间讲述的是“一群人”到“一家人”的幸福相守。


李一芝,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11月出生,现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30多年,她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用铁脚板蹚出了为民服务新路;她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创新建立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打造万家团圆中国节,社区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共商共建美好家园的画面跃然呈现。正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大爱,让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北疆楷模、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用真心感召,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好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三顺店社区,随处可见各类民族团结标语,团结、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三顺店社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0个民族居民组成社区,有居民2476户,496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8%

李一芝深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基石。为此,她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以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板凳宣讲会,从固定报告会变成流动小讲堂,把理论大餐做成百姓的家常菜,让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具活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依托2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李一芝打造了民族团结综合服务功能区,红石榴驿站、红石榴讲堂、流动人口服务站,其中,红石榴驿站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的阵地,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主题活动。红石榴讲堂讲大家听得懂的政策理论,说大家喜欢听的事儿,如今已累计开展各类讲座400余期,参与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宣讲 起来、起来、起来。这些阵地都成了发现各族居民群众需求的前端哨口,推动基层共建共治的平台。

万家团圆中国节是李一芝倾力打造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抓手,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70余场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国庆节唱红歌,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滚汤圆……各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大家的思想感情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汇到了一起。

用热心服务,把各族群众的需求保障好

社区工作就是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牢牢记在心上,当成自家的事去解决。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好祖国这个大家作贡献。李一芝是这样说的,也在时刻践行着。

老旧小区存在物业管理的难题,小区的水箱没人清洗,她就带人下水箱去清洗;冬天暖气跑冒滴漏,她和水暖工一起下到两三米深的地沟维修,即便地沟长期封闭沼气较浓,但是她仍毫不犹豫;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拢旺火、放鞭炮,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要挨个小区巡查确保平安,忙活到夜里12点是常态。

小家大爱小厨房是李一芝为80多名各族智力残疾孩子打造的温馨的,孩子们在这里一点点学习包包子、做蛋挞、烙月饼等生活技能,原来不敢讲话的孩子,现在爱说笑了;原来不识字的孩子,现在可以看书识字。听说非洲鼓有利于自闭症孩子康复,她就招募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老师,安置场地,为孩子们争取资金购置非洲鼓。类似的公益活动在社区已经持续开展了五年多,李一芝也成为孩子们最爱的知心大姨。在这个充满爱的里,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我活一天,就干一天、付出一天。李一芝用自己博大、宽厚而绵长的爱,为孩子们洒下了一片阳光。

随着辖区外来人口增多,其中不少是来自外省的少数民族居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成为摆在李一芝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她牵头组建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制定了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服务机制,详细掌握了社区各族居民、流动人口的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如今,李一芝对流动人口不仅来源地清、暂住地址清、工作职业清。她和同事还会与流动人口代表每月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季度一次面谈,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对各族流动人口就业困难必帮、办理相关手续必帮、生活困难必帮。

就是在与居民的一次次双向奔赴中,有事就找李书记!成了各族群众挂在嘴边的话。辖区商户中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开店的两口子是甘肃临夏人,他们不愿意让孩子留守在偏远农村老家,于是带着孩子来到呼市生活,眼看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不知道该去哪上学,一时愁眉不展。李一芝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就近的小学,经多次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

用细心装点,把民族团结的氛围营造好

独木不成林,李一芝深知,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要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同题共答。

李一芝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体,将共建、驻区、包联单位党组织链接起来,截至目前,共同体现有成员单位党组织103家,56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认责,与105户特殊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她还提出蜂巢社区发展理念,35家社会组织上万名志愿者入驻蜂巢社区44名楼栋长、160名单元长组成暖心小分队,辖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民族团结工作网络已然形成。

她带领社区各族居民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凝聚共建合力、构建共治格局、营造共享氛围,逐步搭建起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良性互动平台,李一芝牵头,由19支老年大学团队组成的社区乌兰牧骑,进小区、进广场、进公园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共同歌唱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化惠民演出、红色精神代代传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型情景剧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理念,让各族群众在社区空间内文化、经济、心理等全方位嵌入。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三顺店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还在续写,弦歌不辍间讲述的是一群人一家人的幸福相守。